绿——嘉峪关人不懈的追求 之 琴

嘉峪关日报 2018-04-17 09:17 大字

 

之 琴

近日,嘉峪关市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经过市属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还有一大批志愿者们共同努力,一棵棵树苗“亭亭玉立”在道路两边,为美丽绿色的初春时节再添生机,同时也掀起全市人民植绿、护绿、爱绿新高潮。

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由于地理和气候差异,嘉峪关的四月成为植树最佳的时间,眼下已进入植树时节,很多市民也都自发地加入到植树中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植树造林种下的不仅仅是绿色,更是对家园的热爱。

“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曾是嘉峪关的真实写照。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几代嘉峪关人不畏艰难、锲而不舍,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一座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蓝天、雪山、碧湖、绿地交相辉映的新兴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嘉峪关市的今昔巨变,是嘉峪关人在这片戈壁荒滩上创造的一个奇迹。走进这座美丽的城市,你就会立刻感受到嘉峪关人对家园的热爱,对绿色一如既往的追求。

众所周知,嘉峪关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绿化非常不容易,种一棵树、建一片绿,付出的代价很高。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历届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园林绿化工作作为建市之基、立市之本。每年春秋植树期间,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拉土、挖坑、植树等义务劳动,完成义务植树任务,每人每年为绿化贡献200-300元不等的植树费,义务植树率和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爱绿、护绿、养绿已经成为市民们的广泛自觉。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我国自古就有植树栽绿的传统,植树造林是生态的也是文化的,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而且可以美化心灵。对于古人来说,植树更是一种价值伦理,“十年栽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体现了这一点。

生活在嘉峪关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三四月的季节里去南方,映入眼帘的处处是满目的绿,绿的山,绿的树,绿的水,绿的田野,甚至连小路都被春色染得绿色葱茏,一派“四月芳菲天、繁花次第开”的景象。而在西北的大地上,同样的季节里,依然是整片整片的黄土地,间或会有整齐的人工林,但始终难得一见令人眩目的绿色。正是对绿色的渴盼,嘉峪关人秉着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敢把戈壁滩建成生态园的精神,开展了向荒漠要绿色、在戈壁建家园的绿化“接力赛”。戈壁,绿洲,天壤之别,正是几代嘉峪关人的艰苦奋斗,成就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随着一片片绿地的扩张,一条条绿带的延伸,使戈壁变成了绿洲,绿洲变成了家园,家园建成了花园。

如今,经过近60年的峥嵘岁月,嘉峪关人就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万物一样,简单朴素但却生命力顽强,颜色单调却始终满怀着对绿色的希望,对绿色不懈的追求。

新闻推荐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接一版)维护生态安全,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问题教训,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立足嘉峪关市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实际,认真落实全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决定精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打赢大气...

嘉峪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峪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