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文明浸润心灵滋养幸福 ——记我们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

嘉峪关日报 2017-12-27 09:08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多进

“文明在哪里?从我来做起,人人都来讲文明,这个世界更美丽!文明在哪里?我来告诉你,文明就在你身边,在你生活里……”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了文明的真谛——文明就是你我身边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再小的文明都应被尊重,每个人的文明言行都应被温柔以待,都值得点赞。正是一点一滴的文明元素,才形成我们社会的文明风尚。今年,嘉峪关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离不开每一位在文明中执着前行的市民,离不开每一点一滴的正能量。

斑马线礼让行人成为行动自觉

许多市民或许都经历过在斑马线前目送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的情景,车不让人,马路对面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然而在嘉峪关,礼让行人正成为每个驾驶员的行动自觉。每天下午6点左右,正值下班高峰期,新华路上车流不息,从新华超市到文殊市场,必须经过没有红绿灯保障的斑马线。这个时间段、这个路段,人流、车流都很大,谁让谁?嘉峪关的驾驶员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车让人。

11月21日至12月15日,记者在该路段观察到,在有行人准备过斑马线时,甘BA4910、甘B65103、甘B92809、甘BCT878等车辆的驾驶员在靠近斑马线时主动减速停车,让行人优先通过,积极践行“礼让行人”的文明礼仪。他们的做法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称赞。一名小学生和陪同的家长双双为停车礼让的驾驶员竖起了大拇指;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开车稳、不乱闯,大家过马路也有安全感!”市民徐先生是一名驾驶员,他说:“你上一秒或许是驾驶者,下一个路口可能就是行人。因此,车主与行人都应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礼让才能让斑马线变成安全线。”

是的,相互礼让才是真正的文明,也是生活中朴素的哲理。不管是斑马线,还是其他公共场所,大家相互礼让,才能让文明成为滋养社会风尚的一剂良药。

“红马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完成时,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进行时。今年,嘉峪关市举全市之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人功不可没,而巩固“创城”成果,亦任重道远。

志愿者队伍是“创城”的中坚力量,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像一颗颗小星星,用光和热带动整个城市的文明和温暖。今年,仅镜铁区就建立志愿者队伍90余支10000余人,他们积极参与到城乡垃圾清理、“创城”宣传、日常巡查、走访慰问等活动中,将文明的火种传播到大街小巷、家家户户。

“创城”虽已结束,但志愿行动还在继续,红色的风景依旧十分靓丽。“穿上红马甲,代表着一种责任和精神!我们要传播文明,传递正能量。首先必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镜铁区紫轩社区的杨阿姨是一名志愿者,她一有空就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家里人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文明人。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拿着工具在大街上捡拾垃圾,直到晚上,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回家的行人步履匆匆,但是依旧可以看见“红马甲”和环卫工人还在路上辛勤工作。

生活在全国文明城市,每个人都有一种优越感和幸福感。为了我们的优越和幸福,他们在负重前行。

助人为乐小事不小

12月19日上午,市民牛先生去公交公司给自己的公交卡充值,结果忘了带钱包,好在微信里还存着一点零花钱。可是,公交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牛先生不能微信支付。牛先生求助大厅的保安大姐,保安大姐爽快地给牛先生拿了一百元现金,牛先生用微信转账的方式给保安大姐还了钱。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让一个小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牛先生说,看似平等的交换,却体现了保安大姐助人为乐的精神。他要向微信名为“水草”的保安大姐真诚说一声“谢谢!”

助人为乐,小事不小。多小的善举都会让受助人感恩。巩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我们每个人用文明的“小水滴”浸润心灵。

新闻推荐

嘉峪关市将全面优化提升火车南站进出站线路 何正义带队调研

本报讯(记者雷昉谕)12月19日,副市长何正义带队来到嘉峪关市火车南站,实地调研旅客出入站乘车不方便等问题。调研中,何正义详细了解了乘车旅客对于火车南站乘车线路的意见、出租车进出站台的合理线路建...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