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巴防汛一线激扬奔涌的西农大“后浪”本报通讯员 松原 徐绍杰 王超
入汛以来,镇巴县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全县出现大范围山体滑坡,导致道路受阻。“9·9”大河口特大地质灾害中,当地房屋、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极大威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赴镇巴第六批研究生助力团临危不惧,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中,筑牢冲不垮的安全“堤坝”。
面对暴雨和灾情的考验,初到镇巴挂职的16名助力团成员主动请缨,深入一线,撤离人员、抢运物资、后勤保障、安置群众、处理公文……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团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防汛救灾贡献西农大力量。
一线救灾 闻“汛”而动
9月9日以来,突如其来的灾害扰乱了助力团原有工作安排,团队成员因势而动,投身于紧张的防汛救灾工作中。山体滑坡造成道路中断,助力团团长王超不惧危险奔赴大池镇茶园河村参与防汛与查灾救灾工作,他翻越山坡、克服重重阻碍到农户家中了解受灾情况,并协助撤离。助力团成员王德昊到岗第一天,便开始帮助简池镇群众连夜撤离滑坡点,汛情期间帮助撤离群众6户14人。杨睿哲是兴隆镇火焰溪村的包村干部,负责该村防汛工作,因连日降雨,山上情况不稳定,他经常需要外出走访隐患房屋并逐一登记。
“每天基本上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1点,虽然辛苦但能为防汛出一份力,我觉得很有意义。”助力团成员娄玉说,她所在的盐场镇受灾严重,在防汛期间,她驻扎在一线,陪同民兵勘察滑坡山体、撤离人员、搬运救灾物资,同时负责安置点服务、统计受灾情况等工作。
暖心服务 后勤保障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在为群众做好安置保障的后勤工作中也同样涌现着助力团成员的身影。为积极有效应对灾害,各镇设立了集中安置点,于是,保障安置点的卫生、为受灾群众分发物资便成了部分助力团成员的日常工作。成员吴春林轮值夜班,保障杨家河镇安置群众的安全。
“您好,这里是小洋镇政府,现在确认一下您以及家人是否搬去安置点,待在安置点很安全,暂时不要返回家中,早点休息,有任何需求随时向我们反映。”晚上9点助力团成员杨婕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个拨打着名单上的电话,向村民核实安置情况。
水位线是防汛救灾至关重要的参数,在仁村镇政府挂职的陈前需要每隔一小时拍摄水位涨落变化图,并第一时间向驻村领导和群众传达,确保上下信息通达。此外,助力团成员毕然、刘乐彤、李雪娥和李善美等还要核查救灾人员安置情况、汇总每日人员撤离情况、收发防汛救灾电子政务等,保障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筹款捐助 心系防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镇巴加油,我们同在!”随着微信群里一声声温暖的“口号”,数笔爱心捐款汇入了镇巴县慈善协会的账户。暴雨和山体滑坡对镇巴县各镇造成巨大损失,看着被损毁的房屋、田地和无法回家的群众,助力团成员们积极响应镇巴县委、县政府号召为防汛救灾捐款。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助力团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对镇巴却视若故乡,希望善款能为镇巴贡献绵薄之力,帮助当地群众早日重返家园。截至9月23日,助力团成员通过镇政府渠道捐款900元,以助力团的名义向镇巴县慈善协会捐出2700元,累计筹集3600元的捐款。
严峻的汛情面前,在镇巴的第六批研究生助力团全体成员迎来了第一次“大考”,他们闻汛而动、听从指挥、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西农大“后浪”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徐立生魏涛文/图图为镇巴公路段职工正在清理路面泥石流。自8月中旬以来,镇巴县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天...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