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的“红色堤坝”——镇巴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力抗洪抢险纪事
本报通讯员 赵威 王翰彬
今年入汛以来,镇巴县持续遭大到暴雨袭击,导致全县大范围出现灾情,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河水受阻、形成堰塞湖,防汛救灾形式十分严峻。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迅速集结,成立176个临时党组织、71支“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543个“党员先锋岗”,3100余名党员战斗在最前沿,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堤坝”。
扛牢使命,筑起防汛救灾“桥头堡”
越是雨急浪高,越需中流砥柱。面对汛情,县委及时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关于在全县防汛救灾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的通知》,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在防汛救灾一线践行使命担当。面对盐场镇紫坪村特大地质灾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度指挥,及时印发《关于成立镇巴县“9·9”大河口特大地质灾害处置临时党组织的通知》,迅速成立1个临时党总支,8个工作组临时党支部,由县委书记担任临时党总支书记,县长担任副书记,全体县级领导下沉抢险救灾一线,带头深入重点部位指导推动防汛救灾工作。
勇于担当,争做防汛救灾“急先锋”
千难万险何所惧,大战大考炼真金。“是党员的穿好救生衣,护送老人过河。”9月5日,仁村镇兴隆村62岁的李义老人“慢阻肺”发作,就医路上,湍急的洪流让老人望而却步,正在巡查的村支书发现后,立即组织在场的四名党员涉险护送老人过河就诊。
哪里汛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冲锋的身影。在转移群众的崎岖山路上、在抢修道路的滑坡点、在疏浚河道的泥流中,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党员突击队”铸就了一道“铜墙铁壁”,把危险挡在身后;在河道巡查、灾害点监测、安置点后勤保障等岗位,“党员先锋岗”如坚守的哨兵,守护着群众的安危;在各村(社区)划分的“党员责任区”里,“红袖章”入户勘察民情、宣传防汛知识、监视河坝水位,到岗到人,担责在肩。防汛救灾一线,该县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扛重担打头阵,逆行而上,果敢向前。
甘于奉献,当好防汛救灾“主心骨”
心怀“无我”赤诚,秉持“不负”信念。“这两天只睡了三四个小时,有点恼火,但是看到这么多群众能安心地住在临时安置点,就不觉得累了。”兴隆镇干部唐杰难得抽个时间说两句闲话,“勉县今年受灾挺严重的,有点担心自己的家,但是这次镇巴防汛任务很重,我不能回家。我现在也是一名预备党员,在一线应急值守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入汛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切实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两个多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一线、冲锋在一线,不分昼夜,不怕劳苦,撑起“顶梁柱”,当好“主心骨”,用赤诚的初心、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全县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干群凝心聚力,形成防汛救灾强大合力。群众自发报名参加义工,协助工作人员开展消毒、维护安置点秩序等工作;志愿服务队奔赴一线,为受灾群众打扫卫生、送去生活用品;爱心人士在安置点设立义务理发点,为受灾群众免费理发;“9·9”大河口特大地质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驰援灾区,守望相助,让受灾群众重燃新生活的希望。截至9月16日,全县各界人士累计捐款53.21万元,捐赠物资总值超过20万元。目前,全县防汛救灾工作推进有序有力,大河口堰塞湖导流通道持续拓宽,蓄水量逐步下降,受灾群众安置妥当,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新闻推荐
图①:进入洞内科考探秘。图②:鸟瞰心形天悬天坑。图③:梨溪坪景区高山草甸。近日,省市地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社会各...
镇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