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生前曾想捐献器官 因患病未能如愿 女幼师成遗体捐献志愿者 将替爱人完成遗愿

华商报 2020-06-19 03:00 大字

“丈夫没完成的心愿,由我来完成。”47岁的刘德惠签下志愿捐献遗体申请表,完成丈夫“捐献自己器官帮助他人”的心愿,成为汉中市镇巴县第一位登记在册的遗体捐献志愿者。

患癌丈夫生前想捐献器官

条件不符未能了却心愿

时光回溯到五年前。

刘德惠是镇巴县一名幼儿教师,丈夫彭志光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在镇巴县巴山镇中心小学工作。夫妻俩育有一个女儿,日子不算富裕却充满幸福。

2015年6月,彭志光突感头痛,经过住院观察和多次检查后,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一家人从此走上艰辛的抗癌之路。

刘德惠带着丈夫到汉中、西安等地来回检查治疗,“那时候去西安都是坐大巴车去,他生病晕车,我每次都是提前到车站去买前面的座位。有时候买不到,就去求前面的人换座位。”刘德惠说。

住院期间,刘德惠更是不分昼夜地守护在丈夫身边,还患上了肩周炎,手臂疼痛留下后遗症。

为了治病,夫妻二人贷款16万元,还将房子挂出去售卖,但因为房产证件不全,也没有卖出去,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一大笔账。

经过15个月左右的治疗,彭志光最终因病情过重不幸离开人世。病逝前,彭志光向妻子提出“去世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刘德惠含泪答应丈夫的要求。

可是,由于彭志光去世时已是肝癌晚期,很多器官功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损坏,最终没能如愿捐献遗体去帮助更多人。

一直记得丈夫的遗愿

妻子接力捐献遗体

因为丈夫生前很喜欢大海,2016年8月17日,刘德惠和女儿一起将丈夫的骨灰撒向了河北秦皇岛的大海之中。“选择秦皇岛是因为女儿大学时曾去那旅游,觉得那里很漂亮。”

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刘德惠扛起了家庭重担。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下,两家老人对彭志光的去世逐渐释怀,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但不幸的是,2016年11月和2019年7月,刘德惠的母亲和公公因糖尿病和肺癌也相继离世。

送完老人最后一程,刘德惠还剩下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了却丈夫最后的遗愿,也是自己多年来的心愿。

“我丈夫患的是肝癌晚期,很多器官功能已经不是很好了,从医学角度来说并不适合捐献,所以,捐献遗体这件事,就由我来帮他完成。”6月16日,刘德惠接受采访时说,其实早在丈夫患病期间就想过把自己的肝换给丈夫,却达不到匹配度。“那时候我就在想,要是丈夫有合适的肝能换该有多好啊”。

这个假设促成刘德惠冒出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我老公有一双很漂亮的手,双眼皮的大眼睛,如果可以的话,他能帮助到很多人。”刘德惠说,“在我去世后,我自愿捐献我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将来就能帮助到像我老公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2019年8月20日,刘德惠专程来到镇巴县红十字会,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表,完成了丈夫的遗愿,也成为该县首例登记在册的遗体捐献志愿者。

捐献者背后的故事:

用大爱延续“生命与爱情”

回忆起初相见,刘德惠说与丈夫是一见钟情。她与丈夫相识于镇巴县力坝小学,当年两人先后调进该学校,在那里相恋,走进婚姻的殿堂。

家境普通的彭志光,懂得比别人更努力才会有好生活。刘德惠回忆,1996年,丈夫调入仁村一小学,这是当时条件最差的学校,因为踏实肯干且颇有成绩,领导安排他去当地提升教育质量,彭志光给孩子们修建了新操场,整顿教学,做出一番成绩。“当时女儿只有两岁,我一个人带着她”,刘德惠说,“彭志光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他从来没有说过不”。

随后,彭志光又先后调入杨家河小学、青水小学等地方,都是条件艰苦、教育水平有限的学校。彭志光调到哪里,刘德惠就跟到哪里,二十多年时间里,她陪丈夫前后调动数次,镇巴的几个乡镇都跑遍了,女儿也跟着他们一起辗转,父母在哪里教书,她就在哪里上学。

“当年在青水教书的时候,那里的路还是泥路,去学校都是骑摩托,我都记不清我们俩在那条路上摔倒过多少次。”

即使命运如此,刘德惠也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我很佩服他的气魄,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他最后的选择,我都被他深深感动。”刘德惠说。

对于捐献自己的遗体,帮助丈夫了却遗愿一事,刘德惠说:“我们俩从来没有商量过这件事,只是他在病中提起要捐献,帮助更多的人,我心里也一直是有这种想法,这一点上我们是不约而同的。”

他人眼中的刘德惠:

善良、低调、乐于助人

“捐献遗体的事情,如果不是红十字会来学校慰问,我们都不知道。”6月16日,育才幼儿园尹园长说,“平日里,刘德惠工作很认真负责,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承担起家庭重担,虽然接连遭遇变故,但也没有影响到工作”。今年5月,镇巴县红十字会前往育才幼儿园慰问,与对方交流时,尹园长才知道刘德惠老师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这时,刘老师的善举才在学校中传开。

随后,学校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活动,刘德惠老师作为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体教职工的榜样。“我们号召所有老师向刘德惠老师学习,她的善举和爱心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尹园长说道。

生活里,刘德惠行事更为低调。在好闺蜜孙女士眼中,她心直口快,心地善良,与丈夫感情深厚。“之前她提过她丈夫想捐献遗体的事情,但那时我们都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丈夫火化后,她自己填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孙女士表示,在此之前刘德惠从未主动提起自己捐献遗体的事情,成功登记后也没有告诉身边任何一个人。

“我感到很震惊,同时也很佩服她。”孙女士说,“几年时间里她的母亲和公公先后去世,她一个人要照顾女儿和婆婆,过得很辛苦,但在我们面前一直都表现得很坚强。她也很喜欢帮助别人,嘴边总是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

镇巴县红十字会:

县内首例成功登记的遗体捐献志愿者

2019年8月20日,刘德惠老师来到镇巴县红十字会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这一天也是镇巴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周女士难忘的一天。

“那天刘老师来到红十字会询问是否可以进行捐献遗体登记的事情,并且告诉我说,因为自己是镇巴人,所以想在镇巴登记。”

因为遗体捐献需征得家属同意,询问之后,周女士才得知刘老师的丈夫去世前曾想捐献器官,尽自己最大能力挽救其他人的生命,女儿也支持她的决定。

了解情况后,周女士便为刘德惠做了登记。刘德惠老师成为镇巴首例成功登记的捐献遗体志愿者。

周女士表示,镇巴作为一个山区县城,大家对捐献遗体这类事情接受度较低,刘德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率先迈出这一步,对整个遗体捐献事业都有着积极影响,在镇巴起到很大的表率作用。华商报记者 贾令伟 实习记者 董惠惠 文/图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记者随科考团队实地探访 走进神秘的汉中天坑群

你知道吗?秦巴山区,两亿多年前曾是一片海。陕西汉中天坑群这一世界级天坑群,就位于这里,其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生物链以及不...

镇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