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汉中天坑群
秦巴山区,两亿多年前曾是一片海。汉中天坑群这一世界级天坑群,就位于这里,其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生物链及不明物种,近几年吸引了来自英、法、德、俄罗斯、捷克等国的科学工作者和探险者前来探险。
近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团队在汉中市镇巴县巴山林天坑区内,首次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并基本确定为海洋生物化石,为进一步科学研究汉中天坑群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新的素材。这个神秘的天坑群到底是什么样子?
>>艰难抵达遭遇山体滑坡、山石滚落
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到达汉中镇巴天坑群的核心区——巴山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原本计划5月20日出发,但由于受降雨影响,镇巴山区多处路段塌方,因此无法出行。
25日晚8时许,记者一行到达巴山林宾馆,此处是科考团队驻扎休整的大本营,也是科考团队重要的补给地。
圈子崖天坑的得名,来自于当地人的形容——一圈全是悬崖。作为目前已知全球海拔最高的超级天坑,其属于塌陷型天坑,由于地处原始森林中,只能徒步翻越到达。
5月26日,太阳刚刚升起,记者便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科考队员一行13人出发了。小道早已被露水打湿,加上山体岩石流淌的山泉水,道路泥泞。一个多小时后,翻越第一座陡峭山梁,进入一个小“盆地”。在“盆地”稍做休息后,开始爬山梁,这也是通往圈子崖天坑最陡峭的一段。原始森林与竹林阻挡了前进方向,只有凭借科考队员的记忆前行,领队李益朝(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地质遗迹调查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水文地质、地质遗迹专家)走在最前方,边走边用竹竿敲打着树枝寻路,同时也在驱赶树叶上的蚂蟥。
70多度的陡峭山坡攀登起来很困难,再加上鞋子沾满了泥巴,打滑、摔跤,科考队员穿着专业的登山装备尚能前行,其他人员只能拉着路边的竹子,在科考队员的帮助下向前走。如此艰难行进两个小时后,到达一处仅能容纳一只脚站立的悬崖处。这里,有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在树枝上飘扬,队员一字排开,有的队员只能骑在石头上。李益朝指着悬崖下面说,周边的悬崖绝壁就是天坑的坑口,此处就是进入天坑底部的唯一通道。
进入天坑底部的道路全是青苔,人不能站着行走,非专业人士难以保持身体的稳定,用连滚带爬形容也不为过。
>>天坑底部队员险遭坠石“袭击”
天坑底部则是另一番天地,有的参天大树古老得仅剩下树干,野草丛缠绕着枯树生长,满地的苔藓。天坑内寂静得可怕,偶尔能听到飞越天坑的鸟鸣声。在一处大石头处,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地下流水的声音,靠近此处寒气逼人。
科考结束后,队员们排成一字形长蛇阵,手拉手原路返回。返回途中,科考队员尹宗义(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质学、古生物学专家)发现一块石头,他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与李益朝进行交流,突然的发现吸引了记者拍摄。这样一来,50米范围内,“一字”形队伍分成了两段,前段7人继续前行,后面6人正在研究石头中的化石。此时,数百米高的坑口处突然传来轰鸣声,两块大石头带着数十块小石头从高空坠落,恰巧砸在两段人的中间路段,最近的石头距记者仅3米。如果按正常前行速度,科考队一行13人正处在石块坠落处。这突然的“袭击”,令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
李益朝介绍,天坑的形成,本身山体就是不牢固性所导致,坑口悬崖处的滚石,有时是因为生长的树木根系将岩石撑裂;有时是因悬崖上有动物经过,触碰石块;还有一种是崖口形成卷风,引发石头滑落;更可怕的则是大面积滑坡,但无论哪种都令人猝不及防。
专家解答
天坑,以其神秘独特、壮丽恢弘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神秘之处?汉中天坑群对于研究秦岭有何意义……对此,科考队领队李益朝做了解答。
1.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李益朝介绍,目前认为天坑的成因有两类。一类是塌陷型天坑,如圈子崖天坑。另一类是冲蚀型天坑,如天悬天坑。
塌陷型天坑的形成,是石灰岩在地壳运动作用下,产生裂隙,水进入地下裂隙对石灰岩冲蚀、溶蚀,形成溶洞,即是岩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岩溶作用不断发生,溶洞就不断扩大,形成地下河,有些地段产生地下崩塌,形成洞穴大厅,地下河把崩塌物带走。洞穴大厅顶部继续崩塌,直至露出地表,天坑就形成了。
冲蚀型天坑是地表水沿着石灰岩裂隙,向地下冲蚀、溶蚀,形成竖井,岩溶作用不断发生,同时伴有崩塌,使竖井不断扩大,进而形成天坑。
2.汉中天坑群的分布规模有多大?
汉中天坑群共计有天坑54处(其中口径坑深超过500米的超级天坑2处、口径坑深超过300米的大型天坑7处),是全球发现在岩溶台原区的最大天坑群。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资源主要分布于宁强禅家岩镇、南郑小南海镇、西乡骆家坝镇和镇巴三元镇4个天坑群区域。
3.这些天坑形成年代是什么时候?
代表性洞穴在242万年前开始出现,距今151万~102万年前发育成熟,与其关联的天坑约在68万年前开始孕育,在18.9万~12.6万年前形成天坑(群)。
4.汉中天坑群对于研究秦岭的意义?
汉中天坑群分布在原始林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级“自然博物馆”,对研究秦巴地区生物演化提供了丰富的样本库,同时对研究秦巴地区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5.首次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意义何在?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组织专家组对汉中天坑群科考的过程中,在镇巴县巴山林天坑区内,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并于近期对外公布。天坑群首次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引起关注,这为研究天坑群演化和区域古环境、古气候、古地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专家组推测,本次发现的该地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2.99至2.5亿年间的二叠系海相地层。依据巴山林场一带二叠纪海洋生物活动特点划分为底栖固着生物、底栖或爬行生物和浮游生物三类。通过沉积环境分析生物多门类、多种类的繁盛鼎盛,可认为是生物大绝灭的“前奏”。可以说镇巴化石,见证史上生物第三次大绝灭前“最后的聚会”。
(魏光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5月7日获悉:西镇高速西乡隧道檀木村溶洞洞内挡墙及回填施工第一阶段工程近日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我国西北地区最...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