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创造更多增收致富的路子 记省能源局驻镇巴县赤南镇梅坡村扶贫干部长孙晓虎
本报通讯员 李昇 初夏时的大巴山,杜鹃盛开,芳菲正艳。走进镇巴县赤南镇梅坡村,一条条水泥路阡陌交错、四通八达,一辆辆货车满载农副产品、往返县村。青脆李、中药材、木耳、稻花鱼等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当地群众增收渠道多样、致富信心十足,这一切的变化,都与省能源局密不可分。
立足实际,建成“田园综合体”产业项目 2018年4月,省能源局驻村联户帮扶镇巴县赤南镇梅坡村。通过前期的持续发展,该村李子、中药材等产业已初具规模。2019年6月10日,省能源局工程师长孙晓虎被选派到梅坡村继续驻村帮扶。“如何进一步扩大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初来乍到的长孙晓虎陷入了沉思。为了寻找答案,他扎根村上,全方面了解情况。
通过深入调研,结合梅坡村养殖稻花鱼的实际情况,长孙晓虎与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杜军渭提出了“山上种李子、山下栽水稻、田里养鱼虾”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发展思路,并积极与中国水产院对接,这种秦巴山区特有的温带双水双绿生态农业示范园得到了水产院专家的技术指导和省能源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今年计划投入资金400万元。目前,园区已初步建成,稻鱼、稻虾、稻蟹、稻鳖共作共养的发展模式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肯定,梅坡大米从原先的2元/斤上涨到5元/斤,每亩增收1500元,禾花鱼、虾、蟹、鳖等水产也为贫困户带来二次收益。
受疫情影响,原本3月份投放到田里的虾苗,直到4月初才运到,为了不耽误时间,提高虾苗存活率,他积极联系水产养殖专家到村指导,并放弃清明节休息的时间,忙碌在田间地头,现在小龙虾长势良好,不到一个月,几厘米的虾苗,最大已长到12厘米了。
扎根农村,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人 “了解清楚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是长孙晓虎来之前就确定好的第一步工作。为此,到梅坡村的第二天,长孙晓虎便开始走村入户,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沟通,不到一个礼拜,就将个人和单位所包扶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记得一清二楚。
为了做好驻村扶贫工作,他顾不上正在西安上高二的儿子,常常在村上一呆就是两三个月,还学会了地道的镇巴话,成为了梅坡村脱贫攻坚“四支队伍”中的一位排头兵。在他的努力工作下,能源局所帮扶的8户贫困户去年年底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远远高于本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4000元的标准。
黄文兴是梅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慢性阻塞肺炎,生活比较困难。长孙晓虎了解情况后,联系镇村医生经常上门开展健康检查,鼓励黄文兴养猪,养殖禾花鱼,并帮助黄文兴的儿子黄俊到广东打工,2019年底,黄俊打工挣了近9万元,产业收入近3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履职尽责,多方争取解决民生难题 帮扶不到一年,长孙晓虎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期间,他遍访了村民,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刚到梅坡村不久,长孙晓虎便发现村委办公室及附近农户家的自来水浑浊,水质较差,为此,他花了5000元,修起了一座净水池,解决了14户人家的用水问题;前几年村里修了通村公路,但一直没有路灯,每到夜晚漆黑一片,路陡弯急,群众夜晚出行十分危险。长孙晓虎积极联系对接,安装通村路灯5公里45盏。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生态农业示范园内建设农业观光区、体验区和农耕文化体验暨旅游休闲区,为群众创造更多增收致富的路子。”长孙晓虎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峰)眼下正是莲藕种植时节,在镇巴县黎坝镇柳营村九月天农牧有限公司的莲藕基地,村民们正在百亩荷塘里栽种莲藕...
镇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