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殖托起“小康梦” 记陕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袁敏

汉中日报 2019-12-27 14:1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李树荣 王崇 三年前,他曾是一家企业的业务骨干,却放弃二十万年薪回老家创业;他胸怀梦想,立志要带动家乡老百姓脱贫致富;他个头不高,却有胆有识,回乡三年时间,如今已有年产10万斤特色包谷酒的小作坊、规模300头的生态养殖场、近千亩的优质蚕桑园,年仅28岁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CEO”。他就是陕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脱贫致富先进个人、镇巴县“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县级示范合作社”的镇巴县简池镇“春元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袁敏。

辞职创业只为带贫增收致富

“我要用我所学的商业知识帮助当地贫困户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并尽己所能帮助大家发家致富。”这是袁敏当初回家创业的誓言。“善良、实诚、能干、激情”,这是当地群众对这位90后小伙的评价。

2016年,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不解的举动——放弃年薪20万的金融企业工作,回乡自主创业,这一做法主要是源于2015年底他过年回家的所见所闻。袁敏的老家是全国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原来“下雨一身泥”的贫困村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撑下,已是道路宽阔、村庄明亮,旧貌换新颜。然而,村里年轻人少,土地撂荒,产业薄弱,老百姓“靠天吃饭,小种小养”,日子依然过的“紧巴巴”。

推陈出新特色产业助梦启航

回到家乡后,袁敏跟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经济能人拉家常,实地走访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看到家乡包谷酒在川陕一带小有名气,他决定从简池特产“苞谷酒”入手,通过对玉米的深加工,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养殖”为一体的全闭合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让大家在每个环节都能够有所收益,使腰包“鼓起来”。

为此,他赴外地考察后结合当地实际,优化传统生产流程,严格材料提升质感,并对产品进行了精包装。这一年,他的产品成功走出了县区,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十万斤包谷酒一抢而空,带动在厂务工1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

突遇风险坚定初心勇往直前

2017年春,为进一步提升酒产品的质量,他决定从原材料入手,挑选优质玉米。与40户农户签订了优质玉米种植回购订单,建立了优质玉米种植示范基地,邀请专家对所有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回收,仅此一项,便带动当地2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

看到自家的场地还空着很多,他又谋划着建起了猪舍,养起了黑猪。为了缩短养殖周期,他购进了70头育肥仔猪,起早贪黑,悉心照料。看着仔猪一天天长大,袁敏喜在心头。当年冬,70头育肥猪已经长到200斤左右,收获就在眼前。不料,不稳定的猪价市场一跌再跌,他只得亏本处理猪仔,亏损达十万元。但即使这样,50户生猪代养户以及工人的工资他一分不少地在年前送到了他们的手中。

袁敏没有被这一次亏损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既然猪价市场不稳定,那就着重于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这样不仅能控制风险,也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继包谷酒精包装之后,他与当地电商场联系,将自己的猪肉加工成腊肉产品,精包装后远销各地。同时,培养当地老百姓包装加工手艺,带领更多人就业。

卖房筹资主动担当持续远航 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先建园。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他的产业已经覆盖玉米种植、包谷酒生产、生猪养殖、腊肉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他决定进一步改善产业园环境,修梯建墙、铺路栽花,产业园环境大为改善。镇政府对他的产业园也越来越重视,主动为他送去政策、技术。

为继续扩大产业,袁敏决定发展桑苗种植,进行蚕桑养殖,可是资金却成为了难题,他便决定卖掉自己镇上的房屋。最终,300亩桑园成功种植。这一年他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园。

2019年,是全县脱贫攻坚摘帽年,袁敏年初便签订了一百户的带贫协议。不仅如此,他还针对部分特殊情况的劳动人群,主动提供合适岗位。“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全靠袁敏,在外面根本就没人让我去做工,而在这我每个月都能稳定收入2000元。”残疾人李大才说。目前,袁敏的产业园规模已达1000亩,通过土地流转、生猪代养、玉米种植、厂内务工、桑蚕种植、农副产品订单回收等方式,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

创业无止境,奋斗无穷期。袁敏未因“小富即安”而停歇,而把乡村振兴看作大好机遇,把带领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眼下,他又继续投资100多万扩建办公楼、修建蚕桑加工厂,继续带领巴山深处的乡亲们一起过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五变”让小洋镇大变样

本报讯(通讯员何沛)镇巴县小洋镇近年来抢抓机遇,不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的密集实施,实现了“五变”。变大。投资200万元新建...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