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后死碑”上的汉中英烈

汉中日报 2019-11-20 09:57 大字

郭松林

山西南部的中条山,留存有这样一块纪念碑,那是在抗战时期的中条山“六六战役”期间,由陕军营长张玉亭和全营官兵为已经壮烈牺牲的战友树立的,人称“后死碑”,意即先死的战友们,我们随后跟来慷慨赴死。在牺牲的28位战友中,就有24个陕西子弟兵,其中汉中籍3人。1938年7月,一支由3万多名陕西子弟组成的队伍裂袍为旗、兵出潼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抗击日军。这支陕籍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陕西。

而最为惨烈的是1939年6月的“六六战役”。此次战役发生在茅津渡。茅津渡位于山西省平陆县境内,是黄河北岸一个古老的渡口,它与潼关以北的风陵渡一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茅津渡过河后便是崤山,占领崤山,可北控山西,东据河南,西进关中。人们形容茅津渡是“一锁扣三省”,一锁既开,三省门户皆开,足见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据守此地的是李兴中将军率领的陕军第四集团军第96军。

日军进攻的重点是位于芮城与平陆交界的洪池乡,在洪池乡设防的是我陕军96军177师。战斗一打响,一批批士兵便倒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战斗间隙,1029团3营营长张玉亭找来一块石碑,由团部罗副官撰文,请当地石匠刻石,留下了这块弥足珍贵万世流芳的“后死碑”。

如今,陕西子弟兵留下的“后死碑”,已成为见证抗日烽火的重要文物,具体位置是山西省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

风雨侵蚀的石碑左右,镌刻着抗日勇士的军阶、姓名、年龄及籍贯,共有28位,但依稀能辨别出的只有16个人。后经山西省平陆县政协派人专门辨认:28名烈士中,最大的30岁,最小的22岁。有24名为陕西人,其他4人分别为河北、山东、甘肃天水和山西晋城。

其中汉中籍3人。他们是下士袁冠武,年22岁,城固陈家营(后查证为镇巴县泾洋镇);上等兵韩根元,年22岁,城固南街;一等兵谭清海,年25岁,城固大盆坝原家坪(小河镇大坝村)。

如今,新建成的“六六战役”纪念碑矗立在晋西南的黄土地上,雄壮巍峨。它和碑亭下的“后死碑”遥相呼应,提醒国人勿忘国耻,永远铭记那些为了国家荣誉而慷慨赴死的英雄们,更加珍惜眼前和平的安宁生活。

新闻推荐

镇巴破获2起电信诈骗案为受骗群众挽回损失25万元

本报讯(记者安宁)10月30日,镇巴县公安局举行了赃款返还会,向遭受电信诈骗的4名受害群众现场返还现金25万元。镇巴县公安局在...

镇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