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久芳:把“家”安到了苗乡贫困村
本报通讯员 黄娟 黄小琴 仲春时节,中药材大黄宽厚碧绿的叶子铺满田地,驻村两年多的镇巴县粮食局派驻青水镇丁木坝村第一书记张久芳和老伴满足地笑了。
2017年初,面对单位人少、驻村工作任务重大的现状,有农村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张久芳主动请缨到丁木坝村任第一书记,那时,她已52岁。“脱贫攻坚是伟大的工程,我这个年纪能参与进来,发挥余热,很有意义,人生圆满了!”
“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镇巴县青水镇是西北最大的苗民聚集地,被誉为“中国最北的苗乡”。丁木坝村位于青水镇东北隅,是镇巴县1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50%。
初到丁木坝,摆在张久芳面前的燃眉之急有三:档案资料不规范、产业发展底子薄、考核排名全镇倒数。“怎么办?加油干!只要用心,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张久芳在村民小组会议上说。
她带领村组干部一户户走访,一家家谈心,商量脱贫致富路子,鼓励他们用双手改变命运。回村再根据走访情况完善规范村务档案、表册资料,驻村7个多月时,经她手整理的文字资料已有数万字。
“2018年9月4日,到田湾小组给张本立、胡述海、胡述国、邱成益、胡述立5户贫困户送化肥。”——摘自张久芳工作日记。驻村期间,张久芳一直坚持写工作日记,把要做的事提前记下来,当天的事绝不拖到第二天。她带领村两委班子锁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目标,开展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实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抱团发展”,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弱至强。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中药材大黄800亩、乌药60亩、白芨20亩;散养白山羊600只,养殖生猪500头、肉牛20头、土鸡1000只、蜜蜂200箱;培育食用菌2000架;永宏农牧专业合作社建设1000平米标准化养猪场一座,养殖土猪300头,产业达到每户每人全覆盖。
在她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纪律性更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村里样样工作都有显著进步。2018年底,昔日考核倒数第二的丁木坝村获全镇第三名好成绩。
“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
“用耐心聆听村民心声、用细心服务村民难处、用真心为村民办事,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张久芳在工作日记中这样写到,她也是这样做的。
入户时得知村民王朝祥患有低血压,她买了升压药送去,并嘱咐他按时吃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王朝祥身体康复后在本地务工,每季度收入8000元以上。残疾人胡述祥家圈舍垮塌,张久芳积极协调帮扶单位粮食局为其解决资金1000元维修圈舍。村民胡光润、胡光银家属患病无力劳动,张久芳咨询医生,并自掏腰包分别给他们购买药品,解除病痛。柯喜发、张本立两家因木耳、香菇生产水源不济找她帮忙,她协调帮扶单位出资4000多元购买饮水管送去,为他们发展产业解难题、鼓干劲。
2019年春节前夕,张久芳联系镇巴县粮食局、救助站对丁木坝村开展贫困户慰问活动,救助站送去棉被140床、食用油30桶、大米30袋,粮食局送去大米143袋。
“在村里安个家”
张久芳患风湿和痛风多年,手、足、膝关节时常疼痛难忍,需要长期靠药物缓解。她也曾想请一段时间假好好医治,却总是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张久芳的老伴李成鹏也是一位共产党员,是镇巴县碾子镇小学的一名教师,四年前退休。张久芳驻村期间,老伴担心她的身体,三天两头打电话问长问短。电话打得多了,张久芳就说:“你要是不放心,干脆跟我一起驻村好了,我们在村里安个家!”
面对多病的妻子和她肩头的神圣使命,老伴果断决定陪在她身边。2018年8月20日,李成鹏进驻深山和张久芳一起驻村扶贫,他俩一同入户、研究发展难题、帮贫困户解决困难,村里召开会议时,老伴就帮他们做饭,丁木坝村办公室成了老两口的另一个家。
相濡以沫、并肩作战、战胜贫困,张久芳一家用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出了志智双扶的生动诠释。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19日,镇巴县2019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第二十七届“科技之春”宣传月集中示范活动在黎坝镇举行,镇巴县全民...
镇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