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 镇巴县渔渡镇产业脱贫侧记

汉中日报 2018-11-08 10:05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师念 镇巴县渔渡镇紧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模式进行产业脱贫,实现贫困户小种小养、入会入社全覆盖。

博爱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该镇九家榜村、渔渡坝社区、永久村、花果村建立了2500亩的良性绿茶种植基地。依托这个基地,周边的贫困户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和入股分红,还可以通过到附近茶厂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九家榜村村民蒲国华在去年7月通过村级互助资金协会获得5000元免息贷款后,随即入股该公司。蒲国华说:“要是把钱拿出去做其他生意也许会赔,现在入股基地后,根本不用操心,每年年底还能领到500元分红。”今年夏天蒲国华趁着女儿放暑假到茶厂打工,赚了4500元。他说:“在茶厂务工,工资每天100元,每日一结,方便得很。跟我们一起打工的还有个人叫马启福,他今年在那赚的钱都超2万元了。”

渔渡镇有着近百年的黄花种植历史,以往很多农户在自家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进行种植,但大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为大力发展黄花产业,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该镇45岁的村民曹学全去年成立了学全黄花种植合作社。他将自家的20余亩土地和17户贫困户、39户非贫困户的共200余亩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发展黄花产业。今年采摘期,学全黄花种植合作社共收获干黄花1000余公斤,收益6万余元。曹学全满怀期待地说:“等到了盛产期,黄花亩产值能达到2000元左右。明年,我打算用小包装把黄花装起来在超市进行售卖,这样能卖到更好的价钱。”

该镇还以秦南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在镇域范围内大力发展中华蜂和白山羊养殖。目前,中华蜂养殖量达到1000桶,白山羊养殖量达到500只。秦南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生态农业企业,代养了渔渡镇183户贫困户的400余桶中华蜂,每桶蜜平均年收益1000元,其中带资入企的贫困户近50户。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韩富军说:“传统装蜂蜜的罐子不容易随身携带,普通人出门都不愿带,下个月我们打算生产10克左右的袋装便携式蜂蜜,这样一来既方便了顾客食用,也能拓宽销售渠道。”

渔渡镇相关负责人说,该镇在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模式进行产业扶贫中,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小种小养,每年一季度会为每户贫困户发放农资补贴500元,上半年共兑付706户贫困户小种小养奖励资金96.58万元,大大激发了产业发展动力。

新闻推荐

镇巴:小小“红黑榜”晒出文明新风尚

本报讯(通讯员李昇)“前段时间被评选为县里的脱贫之星,最近又带动了2户贫困户在我合作社里务工,我就知道,这期一定能上红榜!”...

镇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