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旅中的三元街

汉中日报 2018-07-26 01:08 大字

刘德寿我一次又一次地行走于大巴山腹地的镇巴县三元镇,在白果坝村感受那遥远的乡村精神在人生旅途的眷恋与回归。

太阳落下后山,山环水抱的小盆地静静地等待着夜幕的降临。这时候,我们从扶贫蹲点的白果坝村归来,在寂静而清淡的三元街徜徉,极不规整的街道,店铺虽然林立,但却少了穿越时空的古老、怀旧和乡愁,也没有那种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积淀。在这样的街道寻访和徜徉,只是消磨时光,散散心情而已。

我不是一个甘愿放弃时光,放弃岁月的人。此刻,我凝思着眼前的情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空间,去审思这条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街。

街面很小,凹凸不平。而且,早年的青瓦板壁房屋多已拆除。如今,两排新建街面房屋,又多是三五层混凝土结构和铝合金门窗的小格局,人就一律地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温馨与宽容。纵观整条街道,南高东低,但其南面靠山,东面就唯有坐河朝坡的建筑了。于是,南高东低的三元街,就自然留下一些要登南山的小巷道。

沿着巷道,我们拾级而上。台阶的两边多是草本植物,钩藤横叶,葳蕤丛生。唯远处,台阶的山弯处,在三元街的正街后面有一棵千年古木,树冠硕大,浓荫匝地,此时夕阳西下,树荫融入山色夜色,更加阴森而模糊。

夕阳在山脊涂上金粉,整条山的阶梯都在辉煌中展示。阶梯两旁的台地种着土豆、玉米、豌豆和少许的蔬菜,还有黄亮亮的油菜,有红葱和几株开花的老萝卜秆。在山坡上爬行,唯有这亲切的乡村农作物让人眷恋和向往。除此而外,这片丰绕的山峦和土地,从千年古木的老街后面蜿蜒而下,形成半个龙椅的山形,用堪舆学的观点解释,这是一处不错的风水宝地。

三元镇现已将这片土地规划为公墓陵园,为这儿的人们在生命的终点营造了一个栖息之地。快步登上山高路陡的后山垭,到了垭口,公路戛然而止。路尽头的两户人家分别置于东西两侧。但两户人家倒也清闲富庶,竟然还建有一个小小的篮球场。在这样的山垭打球,十有九回,篮球都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主人的精神、理念和追求,却让人莫名的敬佩和感动。

两户人家很有品位,竟然在院坝边摆了不少奇石,小猫、小狗,还有沙漠王子骆驼的造像,它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还真让人爱不释手。

我们沿公路向三元街返回,一路上,沟壑野岭,群山拱围,风水一处比一处绝佳。这样的山环水抱的地方,还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啊。

第二天,我们早早去白果坝村驻村入户扶贫,傍晚,我突然想看看盆地三元的另一番景致,便邀上队友从三元老街出发。走过新街,越过桥头,爬上依山而建的三白公路,回过头来,三元镇这个小盆地极像一方砚台,但我不知这方砚台究竟是即墨侯,还是万石君,只记得苏轼曾作《万石君罗文传》,以他优美的文笔,给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种)写了一篇传记。说“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如清王继香的七星砚铭:“北斗啖啖孕石君,紫芒上腾吕斯文。”除了万石君,还有瓦砚,亦称砚瓦和瓦头砚。更有石友,宋代王炎有诗云:“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的是纸,石友指的是砚。写到这,我不禁想起大巴山深处的楮河流域,到处生长着蔡伦造纸的青檀树,而驰名中外的镇巴宣纸多以青檀为原料而生产,楮河生青檀,青檀造宣纸,这就更加神奇地吻合了王炎诗词的出处和背景。除此而外,还有砚田、砚池、砚山和墨海称谓,更有静真先生雅号。清王继香在他的《醉庵砚铭》中写道:“昔人号砚曰润色先生,曰岩屋上人,曰铁面尚书,余独取其静而真也,谥之曰静真先生。”

这就是砚台的九大称谓,夕阳下的三元四面环山,山环水抱,山皆连绵而拱围,水皆秀色而徐缓。更有盆地边缘西北角三元中学静而干净和天长地久的坐落。校园后,两只乳峰一样的小山峦,生得精致,矮得奇丽,活脱脱镌刻于这方砚台上的两重笔架峰。

夕阳落下后山,那是米仓山系大巴山深处在三元盆地的最后余脉。而东北方位,雄伟峻秀的巴山林由东而西地层层堆垒,犬牙交错,互作纽带,严严实实地把三元街围了个藏风聚水的绝佳胜地。在晚霞的最后一抹胭脂中,我回望盆地腹地中的三元集镇,除那条百年老街不断脱胎换骨地更新装扮,其余建筑均是移民安置小区的壮美蓝图,一排排大楼和装饰一新的经济适用房,规模可人地纵横了三元小盆地。三元镇政府坐落在老街的西头,门庭简朴,格调低序,一条小河从米仓山中泻出,经年不断地哼着小曲,唱着山歌从镇政府旁边经过,穿过那座古老的小石桥汇入三元大河。由于历史原因,整个镇政府办公地一直低洼在街头西北角的米仓山麓。山峦来势不陡,气韵却很绵长。这就构成了四面环山的三元镇历史不古,底蕴不厚,但民风却很纯朴,干群精神风貌始终都在山的环抱里“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地默默述说。

三元街其实是有历史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在此地普查文物考古,就发现过恐龙化石。这足以说明,远古时期,三元镇不是海底,就是人类和古生物活动的密集区。后来,我曾去红渔乡政府,也曾去巴山林天坑寻访,对这片土地的认知和了解便有了进一步的理论和美学基石。从三元街路过,再往前有赤北老区,那是红色交通线上的热土,那里,有红色资源写照和传统教育的基础。而去三元镇观光,除了红色苏家坡外,别的都在山高路远的怀抱里藏匿,就像扶贫工作一样,三元的工作难度相对于镇巴而言,应该是困难最大、条件最苦、付出最多的一个镇域。我们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还是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度过了一次次艰难时光,最终让扶贫工作在小康路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返回镇街,时序已近九时,此时的三元街早已华灯初上,灯火阑珊而辉煌。说真的,夜色下的三元街,要比白天宁静而富庶多了……

新闻推荐

镇巴大学生资助政策知晓率达100%

本报讯(通讯员陈曦)镇巴县利用高考前后有利时机,加大对学生各项资助政策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确保学生和家长对资助政策知...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