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宫颈癌筛查技术应用于妇科门诊

华商报 2018-04-24 02:52 大字

获奖人物:李东红 陕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病院主任医师

获奖感言:我有时也问我自己,如果不当医生我还能干什么。既然从事了这份工作,我肯定希望把它要做好,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这个职业,哪怕再苦再累,因为这个职业是我选择的,那我肯定要想办法把它做好。

颁奖词

与疾病斗争战场不仅在手术台上,他走遍百个县乡,将知识与技术带到千家万户

怀揣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李东红一毕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妇产科工作。从医近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奉献”的态度,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挽救生命;此外,他还将两癌筛查的技术带到基层。

每年门诊筛查出200余例癌前病变患者

1996年,第二炮兵学院一名教员的妻子因车祸急诊转到唐都医院,检查发现胎盘早剥、胎儿已经死亡。李东红立即施行了剖宫产术。术后患者很快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成人呼吸紧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当时医院尚没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李东红从心脏外科借来呼吸机,在外科医师切开气管后,在产科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在2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东红吃住都在病房,时刻观察着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变化及患者的血气、电解质等的变化。度过了出血、心衰、肾衰、呼衰等重重险关,最终使患者痊愈出院。

走出去,请进来。2001年,李东红赴澳大利亚皇家妇产医院妇瘤中心进修。2003年,他率先在科室开展了腔镜技术及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2008年,赴法国鲁昂医院参观学习。完成学习后,他将子宫颈癌筛查技术应用于妇科门诊,每年能筛查出200余例癌前病变患者及30多例癌症患者,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培养妇科医生

组建合格两癌筛查队伍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有14万多名新发病例,有3-4万妇女死于子宫颈癌。与其他肿瘤不同的是,子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治疗、治愈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消除HPV感染。

2009年,陕西省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农村妇女子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李东红被卫生局任命为西安地区子宫颈癌筛查专家组组长,负责项目的落实实施、技术指导及质量监控。当时西安地区的所有区县,包括临潼、周至等,没有一家医院有病理医生,没有一家医院有阴道镜医生。而缺乏病理医生和阴道镜医生,子宫颈癌筛查工作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政府资金已经下拨,而技术力量如此薄弱,完全凭借基层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李东红在完成本院的临床工作后,利用周末深入各个乡镇卫生院,带领阴道镜医生和设备赴高陵、临潼等地为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为西安地区各县区培养了合格的阴道镜医生。每年组织各县区的筛查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并定期下乡督导。努力劝说各单位领导为筛查工作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力。在过去的8年时间中,李东红的足迹遍布蓝田、周至等区县,其中高陵的每一个乡他都去过。在李东红的带领下,项目组不仅完成了西安地区国家下达的筛查任务,而且帮助组建了合格的筛查队伍。

2015年,李东红担任陕西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肩上的胆子更加沉重。2016年11月,李东红在武汉参加了全国的子宫颈癌筛查总结会议,会议的统计资料表明,陕西省的子宫颈癌筛查工作位于全国后列。回到西安后,李东红立即向省卫计委妇幼处领导汇报了会议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提出以培养基层阴道镜医生为重点、简化筛查流程、减少失访率等意见。举办了三期阴道镜学习班,为全省县级医院培养阴道镜医生一百多名。还曾两次亲赴子宫颈癌高发地区——汉中地区镇巴县,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筛查方案,指导县医院的医生完成阴道镜检查。华商报记者 王蓓

新闻推荐

汉中女子半年没回家新房被4人侵占 多瓶茅台五粮液也被喝了

 “新房装修完我还没正式入住,竟然有陌生人住在了里面!”陕西汉中的杨女士几天前带着孩子回到位于汉中市区西大街魅力之城美食街附近的住处时,才知道自己家里住着两男两女四名陌生人。拿着钥匙...

镇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