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麻人”刘凤奎的致富经

汉中日报 2018-01-24 09:23 大字

领到天麻收购款的渔渡镇坝村贫困户庞庭发满面喜悦。?本报记者 李云湉 摄

“老刘,这是我家今年种的天麻,你看看值多少钱?”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贫困户温有贵带着收获的两大袋鲜天麻高兴地说着。这样的场景,在镇巴县兴民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收购鲜天麻的黄金季节很常见,刘凤奎看着院里堆放的天麻,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2008年的刘凤奎在经历了乌鸡养殖、香菇木耳等传统种植效果都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该怎么做。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他看到了发展农业产业的巨大潜力,加上之前从事香菇等传统栽培,有一定的菌种栽培经验,经过考察论证,刘凤奎瞄准了天麻种植,决定走规模化种植发展的路子。他一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到外地学习借鉴,次年他栽培的1000窝天麻获得成功,销售收入10余万元,纯收入达4万余元。通过邀请专家实地指导、购买机器设备,爱钻研的刘凤奎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成了村里天麻种植的领头人,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天麻人”。2013年初,他成立兴民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经营、入股分红、订单种植、保价收购等方式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由于天麻品质优良,很快便与安徽、四川等地客商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

截至目前,刘凤奎的合作社成员达286户,辐射带动全县20个镇(办)560户发展天麻种植,其中吸纳在册贫困户282户,种植面积达16万窝,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700余万元。 (李云湉 周维波)

新闻推荐

汉中市第二届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表彰人员事迹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蓬,男,生于1948年,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省作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1970年开始写作,发表作品800余...

镇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