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雾浓茶更香 ——镇巴县茶产业突破发展纪事
镇巴县出台茶产业突破发展相关政策,每年建成1万余亩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图为该县怡溪春茶叶有限公司兴隆镇大桥梁茶园。欧世强陈孝钧摄
本报讯(通讯员欧世强)茶,在镇巴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2700余年的产茶历史,早在汉代,镇巴就生产贡茶。
该县,地处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区,大陆性气候较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巴山主脊东西横亘,平均海拔1231米,平均气温13.8℃,气温年差较大;森林覆盖率67.47%,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标准要求Ⅱ类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优良,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湿润的气候加之富硒土壤条件,造就了镇巴茶叶高山富硒、绿色环保、健康优质的特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巴县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增加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拓展销售市场、打造茶叶品牌,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茶产业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扩产——调结构,夯实茶业基础
“我们这茶根本不愁卖,上半年的茶产销量旺。明年,我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近日,大巴山茶叶公司老板刘良海看着上半年账单,美滋滋地表示要扩大产量。这是镇巴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以来,镇巴县把茶产业列入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完善茶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专门负责茶产业引领、指导、扶持、推进工作;在资金、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对茶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的同时,建立项目整合和资金扶持机制,撬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投入,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叶基地和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等;每年整合涉农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加快茶区道路、水利、电力、茶叶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倾斜和重点扶持的办法提升茶产业基础装备水平,力促茶产业全方位发展。
同时,高标准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按照规划跟着茶园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域布局,整合现有资源,以龙头带农户、品牌带基地、市场带产品的形式,着力打造“一带两区”(210国道沿线生态茶园旅游带、楮河和纳溪河流域优质富硒区以及三元、简池优质高产区)高标准茶园。利用各类林业、农业等奖补政策,鼓励茶企与茶农建立紧密链接关系,把个户、集体等分散土地、林地向种茶大户和茶叶企业流转,大力发展连片茶园,建立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提高茶园单产和经济效益;先后实施了一批500亩以上老茶园改造、建成了一批200亩以上新茶园、培育了一批5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大户,新建茶园基地31个,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保证。
目前,全县重点产茶镇15个,现有省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2个,12个省级标准化茶园;每年新建茶园1万亩,达到11.63万亩,投产茶园达8.3万亩;单产超50公斤,亩产值超8000元的茶园1.92万亩。
提质——壮龙头,撬动茶业升级
“镇巴茶叶纯天然无污染,我们多次送样国家茶叶质检中心,检测结果均达到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以上,硒含量是0.335-1.403毫克/公斤,符合富硒茶的标准,所以茶叶品质优异。”镇巴县茶技站站长陈孝钧说。
近些年来,镇巴县把茶叶集聚发展作为产业培育的主抓手,鼓励有投资热情和投资能力的企业,打破地区、单位和所有制界限,采取联合、兼并、参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整合企业资源,相对集中发展,组建茶业集团公司。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发展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龙头企业,先后扶持出怡溪春、丰源、大巴山、定元春等20多家集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文化、茶研发等为一体的核心龙头企业;通过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统一土壤检测用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达标销售,提升了镇巴茶叶生产科技含量。并按照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绿茶生产相关标准,对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全面技改,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5座,新建加工厂房6300平方米,新增茶叶机械152台(件),全面实现了茶叶清洁化生产;积极支持企业选送茶叶到相关资质检测机构进行检验,通过商品质量体系建设,增强镇巴茶叶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美誉度。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利用“以红补绿”复合生产模式,建起红茶生产线,年生产红茶300余吨,产值近5000万元,既合理利用了夏秋茶资源,丰富了茶叶品类,又进一步提高了茶园的综合效益,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标。
同时,加大茶叶技术人才招聘和引进力度,先后引进一批茶叶专业人才充实到茶叶技术指导部门工作;通过定点培训、农业技术“四进”(进园区、进企业、进专业合作社、进强村)巡回培训等方式,开展茶园建设、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技能培训,年培训5000余人次,壮大了一线茶产业生产技术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与中国茶叶学会及省内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科、教、宣一体的对口培训,培养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业专业人才,保障了茶产业健康发展。积极申报评选“中国名茶之乡”,组织茶企参加茶博览会、茶叶评比会及各类茶叶推介活动,怡溪春、定远春、巴山君子等一批品牌茶叶先后荣获省级著名商标。利用电视、报刊、大型广告等媒介,广泛宣传镇巴茶叶;完善构建线上线下营销网络,不断提高“镇巴高山富硒茶”知名度。
截至目前,该县茶叶以香高、味浓、耐冲泡、天然富硒等优势,先后荣获金奖(特等奖)50多个;创建茶叶商标29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5个、市级著名商标6个;2016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2017年荣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
增效——增收入,带动群众致富
“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还有不错的收入,能让我们过上稳定的生活,与茶叶离不开,与怡溪春茶厂更离不开。”村民刘明奎说起茶叶改变了他家的生活,一脸的兴奋。
巴庙镇马头岭村的刘明奎,从前只有靠外出务工来维持一家经济开支,日子过得艰难,自从成为怡溪春茶业公司的茶园管护和技术工人后,不仅不用外出奔波,每年都有近5万元的稳定收入,生活越过越好。
怡溪春公司是镇巴县最大的茶业公司,有茶园5000多亩,每年采茶、锄草、茶园养护用工超过1000个,带动周边茶农2100余户,支付工资600多万元,茶园周围农民都不用出外打工,人均茶业收入达4500元。
茶产业作为该县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极大提高了茶农收入,也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该县坚持走以基地兴产业的路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奖扶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领办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民通过土(林)地入股、茶园入社、进园务工、搬迁入园变茶产业工人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农民(贫困户)以土地、劳务、资源等要素参股入社,转变为股东或工人的产业致富路;茶产业不仅解决了农民生产没项目、管理缺技术、销售没门路的难题,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截至目前,该县有茶叶公司29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8家,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8个,建成年产50—100吨名优茶清洁化生产线24条;2017年生产茶叶4500余吨,产值5.71亿元;从事茶产业1.92万户6.8万人,单项增收1.82亿元。如今,茶叶真正成为了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文长宝)8月24日,市住管局筹措资金2.1万元,帮助包联帮扶的镇巴县杨家河镇杨家河社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26名学生入学,并为贫困户曹顺利女儿落实了就读外省大学的6000元教育扶持金。该局帮...
镇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