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土文化进校园民间艺术有了传承人

汉中日报 2017-09-22 17:23 大字

镇巴县城关小学在上本土音乐课。

本报记者 李佩蓉 朱媛媛 文/图 2017年8月,《汉中市“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出台,标志着汉中本土戏曲将正式走入校园。但在这之前,汉中的本土文化从来没有放弃过校园这一块传播沃土,龙江的龙舞文化、镇巴的民歌文化、西乡的茶文化、南郑的汉调桄桄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把龙舞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里 汉台区龙江镇地处汉江和褒河交汇处,千百年来,这里的老百姓以舞龙舞狮来祈雨求平安。近20年来,龙江文化站长闫克元以燕子垒窝似的坚守保护、传承濒临消失的舞龙舞狮技艺,不仅使龙江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舞之乡”,而且龙舞道具制作技艺还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为了能够让这一宝贵的民俗艺术薪火不断、代代相传,闫克元多方奔走呼吁,在他的争取下,龙江中小学等5所学校先后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舞之乡·校园特色文化培训基地”,把龙舞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里。

9月20日上午,龙江育苗幼儿园,17个萌娃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练习敲鼓舞龙,6米长的“龙”在他们小手的舞动下,也像模像样地“飞”了起来,小小的操场上龙腾虎跃、热闹非凡。园长向小丽向记者介绍说,2015年,在龙江文化站的帮助下,他们将舞龙引进幼儿园,培训老师,制作道具,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舞龙这个游戏很受幼儿的喜爱,在游戏中能够手脚并用,达到全身的协调运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还在游戏中增长知识,了解到乡土文化。”

除了幼儿园,其他各个学校也是如此,组织的龙舞表演队多次参加全市各类大型演出活动,不仅成为当地学校的一大特色,而且乡土文化已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山里娃娃唱山歌 千百年来,民歌之风一直盛行镇巴,衣食住行处处有歌,婚丧嫁娶事事有歌,单劳动就有放羊歌、砍柴歌、薅草歌、茶歌、渔歌、背二歌等,这些歌曲不仅形象状写了镇巴先民的生产劳动方式、劳动情状以及劳动技艺的传承,也蕴含着镇巴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智慧和生存信仰。2004年3月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民歌之乡”称号。2008年镇巴民歌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歌,继承和发扬地方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2006年,镇巴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民歌进校园”活动。请县文工团的民歌演员对各个学校的音乐老师进行专业培训,筛选出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具有很好审美情趣的20余首民歌整理出册,作为地方教材,并将民歌纳入音乐教学。“经过几年的积累,现在的学生基本都会唱1到3首民歌,县上每月组织的‘月月喜相逢\’文艺演出,就常有学生上台演唱,反响都很好。”镇巴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覃承远向记者说道。

在镇巴县城关小学,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浑圆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不时从教室里飘出,这是学校成立的民歌社团在练习。“原来觉得那都是爷爷奶奶才唱的,后来老师讲了民歌的历史,我们觉得很自豪,现在都会唱几首歌了。”采访时几名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道,“一开始我也不喜欢,后来彭光琴姐姐来我们学校教我们唱歌,她唱的《薅秧歌》太好听了,我就喜欢上了。”校长麻小兰说:“我们的重点不是培养专业人员,只是培养兴趣,在学校形成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让民歌在学生的心中唱响。”

汉中本土戏剧将走入校园 汉中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益尝试。尤其是让孩子们学习汉中本土的戏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形成具有汉中特色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

记者了解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戏曲进校园”工作纳入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范围,结合学校教育实际,选择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组织市、县(区)两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进学校演出,组织戏曲专家到学校进行戏曲知识普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培育中小学生戏曲素养,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还将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比如说,可以利用学校简易舞台进行演出,也可以利用流动舞台车进校园演出整剧、经典折子戏,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戏曲电影等。对偏远农村学校,以组织文艺小分队进校演出、观看戏曲电影为主,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支持中小学校建立戏曲兴趣小组,自创自演戏曲剧目。鼓励中小学校与各专业戏曲院团“结对子”,聘请戏曲艺术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专业戏曲演员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鼓励举办戏曲夏令营活动,开展戏曲排演观摩、角色和行当体验互动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在汉台、南郑、洋县等3个县(区)开展“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到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基本覆盖全市所有的中小学校。

本土文化进校园政协委员有话说 针对本土文化进校园,市政协委员丁锐在调研走访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让本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孩子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汉中的本土文化烙在心中,将来他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怀揣满满的文化自豪感和对家乡的归属感,进而转化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正能量。”他建议,首先成立中华传统文化、汉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深入解读中央、省级各个文化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一套循序渐进的文化保护、传承方案;其次,设立教育专项资金,编写本土文化教材,通过财政拨款、鼓励社会捐赠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用于补助本土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编著工作,将汉中的历史文化纳入地区中小学的教育教材,选取代表本地生活智慧的、进步的且富有生命力的内容,针对幼儿园、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编写不同教材,分门别类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图文并茂,教材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活动课,让孩子探索想象;最后,积极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文化理论与文史专业能力、以“教育青少年认识、抢救、保护本土文化”为己任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培养和增强教师对本土文化的课程意识,只有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水准,才能真正深化“本土文化”这门学科。

新闻推荐

市住管局为贫困户学生捐资2万余元

本报讯(通讯员文长宝)8月24日,市住管局筹措资金2.1万元,帮助包联帮扶的镇巴县杨家河镇杨家河社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26名学生入学,并为贫困户曹顺利女儿落实了就读外省大学的6000元教育扶持金。该局帮...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