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花大蒜”“蒜”出脱贫新路子

汉中日报 2017-08-08 12:05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欧世强杨瑛“我今年种了8亩多大蒜,一亩毛收入有3000多块钱。大蒜挖了就赶紧给苞谷(玉米)施肥,也不影响苞谷收成,划算得很啊!”镇巴县永乐镇红花村贫困户李逢恩边在玉米地里拔草,边给笔者介绍。

前几年,李逢恩可是穷得叮当响,靠着种地与打临工勉强维持着一家6口的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在镇政府发展特色产业思路牵线搭桥下,让他与村里的大蒜合作社攀上了亲,以订单形式种起了大蒜。自此,李逢恩开始专心经营自己家中的10多亩土地。去年一年,李逢恩大蒜的销售收入达到2.5万元。

距县城100公里、海拔900多米的镇巴县永乐镇素有“镇巴小西藏”之称,红花村离镇政府驻地有10多公里。因时常缺水,村子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村民祖祖辈辈都种玉米、土豆等经济效益低的传统作物,全村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以下。红花村素有种植大蒜的传统,并以紫皮大蒜最为有名,加之当地特有的高海拔、晚成熟、个头大,给这本就有名的大蒜又镀了层金。前几年,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没有能人带动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也少,没能形成产业规模。2015年,在精准扶贫引领下,全镇重点打造特色大蒜产业。为了能唤起农民种蒜的积极性,政府和合作社联合提出了为贫困户免费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的“合作社+农户+基地”种植模式,大蒜种植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个大质优、绿色健康的红花村大蒜已声名鹊起,“红花大蒜”品牌,在全县供不应求。合作社负责人、致富带头人、红花村村主任李逢富告诉我们:“随着‘红花大蒜\’的俏销,当地农户对种植大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17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800余亩,现在全镇各村都在积极推广,估计明年会增加不少。”

如今,像李逢恩一样与大蒜合作社攀了亲的在永乐镇已超过300户,其中贫困户就有150多户,把“红花大蒜”做成扶贫产业、富农产业指日可待。

新闻推荐

镇巴平安镇“三带一自”促贫困户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梅兴礼)镇巴县平安镇大力推行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和群众自家种养的“三带一自”模式,努力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该镇先后出台《平安镇短平快产业扶持办法》《平安镇劳务输...

镇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