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业,真好”——洋县龙亭镇探索“产业共融、发展共享、群众共富”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汉中日报 2022-03-21 16:26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向榕 陈晨

人勤春来早。天刚蒙蒙亮,洋县龙亭镇镇江村脱贫户周新光就在村合作社猕猴桃园里剪枝、搭架、培土、施肥……以往这个时候,他已经在千里之外的建筑工地上忙活了大半个月。“现在好了,用不着背井离乡四处奔波,在家门口就业,真好!”周新光笑着说。据了解,龙亭镇像周新光这样作为村集体经济股东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有168户。

近年来,该镇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紧扣产业兴旺这一关键,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禀赋、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先行区”和“三生融合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通过发展产业、土地经营、入股分红、盘活资产、领办合作社等多种途径,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共融、发展共享、群众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领航把舵”

按照“党委统筹、支部领航、全员参与、扬长避短”思路,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逐村量体裁衣制定五年行动方案。推行周调度、月观摩、季算账,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专班制推进、项目化管理、清单式落实。

实施“头雁工程”,从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产业经纪人、合作社带头人等群体当中,选拔讲政治、善治理、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举办党支部书记擂台赛、青年党员干部赛马交流会,着力建设一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

借鉴推广项目代建制度,明确30万元以下、工程技术简单的基础建设类项目委托村集体代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考核权重,将村级集体收入与镇村各级干部的待遇、岗位相挂钩,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增后劲,不断激发镇村干部主动性和创造力。

制定《村级财务管理十条意见》《十九条办法》,落实村财镇管要求,聘请第三方财务代理,不断规范集体经济管理行为。

多点布局,为村集体经济转型“立梁架柱”把全镇划分为平川、丘陵、山区三个区域带,按照平川发展万亩田园综合体产业园,丘陵集体发展瓜果蔬菜和乡村旅游,山区发展林下经济,高水平建设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和果业生产示范区的总体思路,高质量打造“三带两区”产业发展集群。充分挖掘朱鹮故里、蔡伦封地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工业、旅游、创意、文化、娱乐等元素创新服务,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将群众全方位嵌入产业链,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迈上“致富路”。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土地流转收益、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分红,通过租赁、承包、联合开发等形式盘活村集体办公用房、校舍、仓库、设备,真正使村集体“闲置资源”变为“经营资产”。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加法,在招商引资上做乘法,培育本土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争取特色产业奖补、民宿项目、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孵化电商平台等,引导龙头企业与村集体经济构建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走上市场化、多元化发展轨道。

产业支撑,为村集体经济壮大“夯基垒台”

加快推进平川带6个村荷塘套养、鱼蛙共生、观光休闲、产业深加工等立体化发展,实现“千斤粮、十万钱”亩均效益,带动周边1800余户年均增收5600元。龙亭村利用集体荒坡200亩,发展构树茶、蛋白草、梭罗果产业,集体年增收6万元。

丘陵带7个村以“金柳山”品牌为引擎,大力发展油桃、蟠桃、大樱桃、猕猴桃等瓜果蔬菜种植以及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5万元以上。其中柳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流转群众坡地1500亩,发展猕猴桃、柑桔产业,集体年增收75万元。高家沟等12个村持续壮大火锅辣椒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7.5万元。9个山区村因地制宜,着力做强林下经济,发展食用菌种植、中药材产业以及中蜂、肉牛、生猪养殖。紧抓航天集团、苏陕协作等帮扶机遇,发展突尼斯软籽石榴园800亩,稻蛙(鱼)示范园300亩,建设蜂蜜加工厂、仓储气调库等产业设施,全镇9个脱贫村均持有160万元以上的资产收益项目。7个集体经济薄弱的非贫村,均储备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项目库,为壮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文明实践迎新春 燃情寒冬暖鹮乡

本报讯(通讯员武韦岐)春节前夕,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启动“文明实践暖新春”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传播党的声音、助力疫情...

洋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