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消寒”在陕北

榆林日报 2022-01-22 10:19 大字

郭冰庐

我国民间称冬至为“交九”。从冬至开始“数九”,第一个九天是“一九”,第二个九天是“二九”,依次类推,数到第九个九天最后一日,总共八十一日,就到了“九尽”,表明冬天结束,可以开始春耕了。“数九”习俗起源甚古,最早的文字记载于公元550年前后梁朝人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书中说:“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多作九九。”这可以证明,至少在距今一千四百年前,数九的习俗就已形成了。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人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造出许多记述数九期间冷暖变化的方法,如以歌谣反映的“九九歌”,以文字表述的“九九消寒句”,以联语表示的“九九消寒联”,还有以图画和图表直观显示的“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表”等。

九九歌

各地记述有异,但以黄河流域记录者为多。在北方,有普遍流行的专门记述气候变化对人的主观感受者: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寒风吹粟;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虼蚤出。

结合气候和物候反映农事的九九歌很普遍,兹列陕西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陕南洋县: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冰凌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杨花落;九尽杏花开。

关中西安:头九暖、冻破脸;二九暖,冻破碗;三九三,冻破砖;四九五九,闭门厮守;五九半,冰消散;六九七九,阳坡看柳;九九八十一,老汉顺墙立。

关中宝鸡:头九暖,冻破脸;三九四九,闭门厮守;五九半,冰消散;六九七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黄牛遍地走。

陕北榆林之一种:一九二九,冻破茬口;三九四九,罅(陕北方言读ha)门叫狗;五九六九,水到浮头;七九八九,开门大走;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第一类是关乎气候与人的关系的。从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和感受,形象地反映冷暖变化的自然现象,其着眼点在于对人生存的气候环境的观照,很有环境意识。第二类是关乎气候与农事的关系的。从气候对非生物物候和生物物候两方面反映农事。但各地纬度不同,转暖的时间有早有迟,“九九歌”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作出灵敏的反映。陕北北部的榆林一带,其绝对最低气温是有记录的1954年12月28日的零下32.7℃,是全省最冷的地方。所以农谚中反映的较其他地区更为严峻。如因冷冻而令地裂——“冻破茬口”即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反映。而“五九六九,水到浮头”较之秦岭南麓之“沿河看柳”几乎差了数十日,足见农谚之不枉。

九九消寒句

选九个字,要求是,九字必须联成一句或吉利或风景的生动形象的话,每字还必须为九画,代表一个“九”,写好字后,还必须翻勾轮廓,形成中空影格,有类于小学生的描红仿格。一笔代表一天,日填一笔,九九一字计一个“九”,九字摹讫,九九结束,不必再数了。这类佳句有“亭前屋後看勁柏峥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等等。

九九消寒联

根据笔画拟出,又必须有连贯意思和对仗意义。如:

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黄,庭院春幽挟苍草春茵。

和“九九消寒句”一样,每行九字,每字九笔,也是把每字虚描成影格。所不同的是,这是对联,必须成双配对地涂,每日在上、下两联中各涂一笔。头两字涂讫“一九”尽……后两字涂讫“九九”尽。这样的联语既要对付字的笔画,又要有完整的意思,还须兼顾对伏工稳。虽似文字游戏,但实难为之,可看作是具有天文科学意义的文字磨练。

九九消寒表

这是以10条竖线和10条横线交叉组成的正方形空方格。横竖各9格,共81格。自冬至翌日起,每天涂一格,涂完一行,表示一个“九”尽,全部涂讫,“九九”尽。但涂法很科学。涂每一格时不是全涂,而是上、下、左、右、中分开;只涂半边,分别表示阴、晴、风、雨、雪。为便于记忆,民间编有口诀:

上阴下晴雪当中,

左风右雨要分清;

八十一格全摹尽,

春回大地草青青。

“九九消寒表”较之其他表述方法,其一是直观,以表示之,了了分明;其二是大众化,即使不识字的老农亦能为之,而且实际上在陕北高原区域内,亦多为老农操作之;其三是农业科技含量大。除了直观地显示了“九”之进程,而且还是原始的、朴素的气象记录表。陕北有许多与数九有关的民谚,如:“头九有雪,九九有雪”,“头九变(下雪),九九变”“头九一场雪,九九赛六月”“头九二九下了雪,头伏二伏雨不缺”“三九开了河,来年吃白馍”“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看春寒”“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春打六九头,不种芝麻吃香油”“春打六九头,遍地走耕牛”“进九热,出九雪”“九九有雪,伏伏有雨”“九里一场雪,伏是一场雨”“九里多风雪,伏里雨不缺”“没有九雪,难降伏雨”“早九水三春,雪九旱三春”“数九数暖,入伏入凉”等。这些民谚的科技含量十足,是前人在纵向传播中,经历史的陶冶,具有宏观上的意义。但天体有变化,生态环境有变化,必须从微观上予以验证。因此这个消寒表,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当年阴、晴、风、雨、雪在“九”中之变化的发展趋势,预测和安排来年的农事。因为作物播种和收割有时差,可以根据来年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选择五谷的品种。而这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陕北至关重要。举例来说,陕北主要的农作物为谷子、糜子和荞麦等,谷子播种期早,如为春旱,则不能为之。所以遇到恰恰是“旱九水三春、雪九旱三春”的状态时,则可与表对照,决定是否种谷子;而糜子播种期迟,只要三伏有雨,可保丰收无虞。这样可以根据“九九有雪,伏伏有雨”和“头九二九下了雪,头伏二伏雨不缺”诸谚观察“九九表”。如九里雪多,测得伏里雨多,几乎是一种对应关系,可考虑多种糜子。至于荞麦,不但种得迟,而且生长期短,属救荒作物,也应参考表上涂抹之规律及早安排之。另一方面,“九九消寒表”还具有气象档案的作用。精细的老农会把每年的表格按年份积攒起来,统计其变化,摸索其规律,再据此修正农谚,形成类于气象坐标曲线图,很有科学价值。

九九消寒画

除上述之外,还有“九九消寒画”。这是于一张纸上画梅花。梅花共九朵,每朵九瓣,以红笔染之,日染一瓣,一朵染讫表示一个“九”尽,全部染讫,则九九告罄;如兴之所至,再扩大一下,干脆虚线勾勒八十一朵素梅,日染一朵,八十一天染讫。这也是集乐趣与记事于一体的方法。另一种是画中画81朵梅花,日染一朵,81天涂讫,也别有一番情趣。

综观以上诸种,其共同点是,都是动用一种高雅的、富有情趣的记事方法。但在陕北文化落后的状态下,一些项目是目不识丁的老农所不能为的,比如“九九句”“九九联”等。但也不能说没有,在县城和文化名城榆林,四十年代前在文人雅士、青年学子中常用这种办法。这一来是陕北历来为屯兵之地,陆续来到陕北的戍边士卒和总兵之类,带来了南方擅弄文墨的风气,加之家长和塾师以及学堂兴起后的中、小学教师,每遇课余喜好与学生交流一些高雅轻松的话题,九九的句、联、表、画之类每在其中。此也无意中拓展了青年学子的天文气象和农事知识。而最普及的还是“九九歌”和“九九表”,广大农村多为之。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农,既然村民把他推上“权威”的交椅,则必对大家有所交待,何况“表现欲”发挥作用,促进了对数九规律民间科技的摸索和研究。“九九歌”人人熟烂于心。而“九九表”,往住贴在墙上以示众人,颇有传播和普及的功效,而在处理方格方面有的涂之,有的则以燃着的香头戳之;还有心灵手巧的大姑娘和小媳妇,则利用正方形窗格画之或径直以剪纸贴之。这样就更具有艺术性,亦更具有情趣了。

新闻推荐

洋县多举措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洋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初具规模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卓有成效洋县华阳5A级景区创建项目稳步推进金水新型城镇化...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