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通天线” 又能“接地气” 看农高会农业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陕西农村报 2021-10-22 07:06 大字

?今年农高会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资料图)

?今年农高会新增的秦创原农业板块分外抢眼。(资料图)

?农高会国际种业展区。(资料图)

?农高会农机展区。(资料图)

?农高会上的“三秦巧娘”。(资料图)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金秋十月,来杨凌赴一场声势浩大的“农科盛宴”。

在这里,每一个前来参会的人都有着最深刻的体会:当“三农”与“科创”相互碰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历史。有了科学技术,农业不仅被赋予“高大上”的“基因”,乡村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智”动力。

每年杨凌农高会的展会上,从农用无人机,到无人驾驶自动巡航拖拉机,再到农业数字化精准管理平台……植入“科技芯”后,农业更加“高大上”,农民更具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参会群众搭上这列“快车”,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加速奔跑。

1 为科技创新推广搭建“平台”

10月18日,洋县谢村镇镇江村,只见一辆植保无人机在操作人员的控制下,仅用了几分钟,一亩地的油菜种子就已播撒完毕。种粮大户王友山在一旁连连称赞:“高科技就是厉害,这要搁在以前,一亩地少说也得个把小时。”

62岁的王友山虽然年纪大,但思想一直比较“潮”。最近受降雨天气影响,农田散墒缓慢,为了尽早把油菜种到地里,老王找到了一家科技公司,请专业人员用无人机来帮忙。

其实,这并不是老王第一次见无人机。2017年的农高会首次举办农用无人机展,人气爆棚。腾空而起的无人机到达一定高度后,将农药精准地喷洒在农作物上,挤在人群中“凑热闹”的老王看得目瞪口呆。在他的认知中,从没想过像这种需要人工的体力活还能依靠高科技完成。

“除了省工省力,无人机在喷洒农药时还能减少人工打药的喷漏、重喷现象,减少农药用量,让农业生产更绿色、更安全。”现场,工作人员的一番讲解让老王茅塞顿开,他当即决定自己的600亩地以后也要这样管理。

农高会不仅是农业科技创新和交流示范推广的平台,也是万万千千像王友山这样的参会群众学习取经的“宝地”。据了解,近3年来,每届农高会集中展示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9000多项,会期参观人数均在150万人(次)以上。

而在今年农高会期间,一项特别的展示将吸引诸多目光,这就是在众创田园展区举办的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展示。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杨凌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为抓手,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示范推广。

“未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必将成为科创发展的催化剂,突破农业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引擎。”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鸿马说。

2 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良种”

10月,大荔县苏村镇三里村村民李恩科收获满满。他的机收玉米新品种“陕单636”成熟了。该品种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老李的4亩地平均亩产达500多公斤。

玉米收获时,一台雷沃谷神收割机往地里一开,仅仅一个来回,就将金灿灿的玉米籽粒倾倒在地头的农用三轮车上。这是一年的辛苦所得,眼前的丰收景象令老李喜上眉梢。

“陕单636”是老李从农高会上“淘”来的“宝贝”。将时间的转盘拨转到4年前。农高会B馆的一个展台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薛吉全正在介绍其团队选育的适应机械化籽粒收获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36”。想到自己家里缺少劳力,老李心动不已,觉得这个品种特别适合自己,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点种子。试种一年后,“陕单636”确实不负所望。

从传统的人工种植、人工收获,到机械带棒收获,再到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陕单636”的育成让陕西省玉米籽粒直收实现了国产化,有力推动了我国玉米机械化生产迈上新台阶。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近几年的农高会上,“粮食安全”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一系列围绕粮食安全问题开展的展览洽谈、交流探讨,让汇聚杨凌的国内外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传播到更多适宜推广的地区,共同播撒下保障粮食安全的“金种子”。

去年的农高会D馆,一个旱地高产小麦新品种“铜麦6号”吸睛无数。“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品种比较适合我们当地,我回去后要给大家好好宣传一下。”蒲城县党睦镇樊家村村民孙立刚对于逛会的这个新发现兴致满满。

良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第一把钥匙。据了解,农高会几乎每年都会专门设立种业展位集中展示展览国内外优良粮食新品种,方便农民选购。以“铜麦6号”为例,因其抗旱、抗寒、抗倒伏等优良特点,目前已在黄淮冬麦区旱地累计推广种植680万亩,累计增产小麦1.7亿吨,为稳定旱地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3 为促进农民增收贡献“智慧”

从2017年至今,每年农高会上都能看到“三秦巧娘”的飒爽英姿,渭南市临渭区百富草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静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张静在农高会上被评为第二届十大“三秦巧娘”,这一荣誉让她带领村民发展草编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张静告诉记者,十年来,每年她都会上农高会,不仅为了开眼界,更重要的是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同样是草编,看看人家有啥新奇之处,回去之后再慢慢琢磨,逐渐改进。”张静称,农高会不仅给了她创作的灵感和“智慧”,也让合作社的订单一年比一年多。

纷至沓来的订单让当地村民看到了草编产业的“钱景”。在张静的动员下,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纷纷加入合作社,依靠一双双巧手“编”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先在农高会上学,然后再把取到的‘经’教给社员。”张静说,目前合作社共吸纳脱贫户60余户,残疾人50余名,小小的草编不仅为村民开启了致富“新门路”,也让沉寂已久的乡村变得更有活力。

今年农高会为农民准备的“三大礼包”让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向阳村蛋鸡养殖户肖养红拍手称快。“既能看新技术、新产品,又能听专家免费培训讲解,还能实地参观学技术,这趟真是没白来。”肖养红说,从最初的“偷学”经验到有意识去农高会寻求解决办法,8年“逛会”经历让她的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实,不管是“高大上”的农业新技术,还是“接地气”的农业新成果,始终体现着科技创新的“大智慧”。纵观历届农高会,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农业+科技”必定是最贴切的诠释。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定位,到“聚集70多个学科、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员”的雄厚农科教资源优势,这些让农高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科技盛会。

眼下,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高会上一项项先进成果、先进理念和先进实践的集中展示,充分凸显了乡村振兴这一宏大主题。那么,乡村到底如何振兴,透过农高会,也许每个人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新闻推荐

洋县建立村镇网店22个

包装精美的农产品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展厅中央,靠墙的展台上摆放着洋县特色有机茶等,打印机不停打印着网购订单,配送人员有...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