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巧用“加减乘除法”营造教育好生态
本报通讯员 王艺澄 李刚洋县紧紧围绕“全面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平稳推进‘双减’工作”的总目标,立足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实际,积极建立教师做加法、学生做减法、学校做乘法、政府做除法机制,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倾力推进“双减”工作有序开展。
教师做加法 教学多样化
“从最初四点下班到现在六点下班,备好原本课堂的基础上,我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备好课后教学,新学期实行的课后延时服务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一开始还是有点不适应。”洋县马畅镇燎原小学教师钟文慧感慨道。
开学以来,该校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课程建设,丰富学习内容,开发贴近学生生活、涉及面广、选择性强、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课程,让学生有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全面提升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节课上完,孩子们兴趣越来越浓、我们干劲也越来越大!”燎原小学德育副主任梁栋介绍说。
洋县全面推进双师课堂,做强课内教学、做强课后服务,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促进教学水平提质增效。同时,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实行“弹性”作业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学得好、学的足。
学生做减法 学习兴趣浓
“双减”政策落地,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开学礼”。
“每天回家不用‘埋头苦干’,也不用上辅导班,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还能早早睡觉,上课也不瞌睡了!”洋县青年路小学四年级学生白静雅说。
白静雅的父亲白超对“双减”工作也是连连称赞,“之前在网上了解过这个政策,没想到今年开学后,我家也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孩子回家没见作业本,拿起了扫帚拖把,我也不用吼娃,和孩子也变亲近了。”
今年,洋县坚持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原则,从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着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同时,布置一些小手工、家务活、社会实践等德育作业,让孩子能有更多时间锻炼体魄、观察自然、了解社会,从社会“大课堂”中汲取知识。
学校做乘法 软硬件结合
“‘双减’工作还与老师们的绩效考核、评优晋级挂钩,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从严处理!”该县南街小学教导主任段薇说。
洋县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了作业审批制度,实施校级领导、蹲级领导、班主任三级督导模式,层层落实责任,促进作业控量提质。采用调查问卷、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老师们的作业布置和批阅情况,对要求家长批阅作业、诱导学生导购资料等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资格,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足球、绘画、趣味阅读、智力拓展等20个社团,成为了教学又一大‘主阵地’”,洋县南街小学副校长白胜侠说。
此外,全县中小学全面实施校内课后服务,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了全覆盖,着力深化课后服务供给侧改革,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聘任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参与,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努力推动课后延时服务提档升级、挖潜增效,从根源上解决校外“报班热”。
政府做除法 风清气更正
“新学期我们以落实‘双减’开篇,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力推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等,切实放松学生负重‘双肩’”,洋县教体局学前科科长杨云贤说。
洋县坚持以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准则,以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为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同时,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地毯式”摸排,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机制,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全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截至目前,现场下发整改意见书61份,下发停办通知书47份。
新闻推荐
好风景换来好光景——洋县强化生态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侧记
本报通讯员张恤民洋县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农业...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