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沉淀 一座博物馆式的学校

三秦都市报 2020-11-04 01:35 大字

饱经风霜的老校门曾经的大礼堂西安中学体育场

关学重实践,

驷铁美秦风,

好青年,

好学生,

道远任非轻。

勉负历史使命,

争为民族英雄。

交趾立柱,

燕然勒铭,

千载独光荣。

这是陕西省西安中学一首很受学生喜爱的老校歌,创作于1934年。歌词是当时的历史老师李青云所写,由音乐老师张三谟作曲。旨在用校歌教育学生,爱校爱国爱民族。

西安中学是陕西省最早的新学之一,有115年的办学历程。2005年,学校新校址迁至西安经开区凤城五路。

2020年的金秋十月,记者踏进西安中学大门,眼前的学生们红蓝相间的校服充满活力,褐红色的教学大楼气势恢宏。

驻足留意,会看到一个小小的生态种植园,种植有各种植物,这是学生参与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集观赏、教育、示范于一体,成为学生实践与体验的一个好平台,也是校园最鲜活的一道风景。

A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见证陕西基础教育发展

在学校文化展厅,信息室老师提供的校史资料让时光回到了115年前: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令》,号召兴办新学。

据乙巳年十一月第二期的《三秦官报》记录:“潘司樊批西安府尹守禀中学堂工竣开学移交新任由”一事。

由此可以确定建校时间应为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12月。陕西省西安中学的前身“西安府中学堂”应运而生。西安知府尹昌龄在西安府城隍庙后(今庙后街4号)原盐道署旧址创建学堂,学制五年。

“西安府中学堂”最早一批的教习(老师)阵容颇为强大:学者张秉枢、有“东方莎士比亚”之誉的著名戏剧家范紫东、戏剧家孙仁玉,以及日本人阿部正治郎等。

当时社会动荡,西安府中学堂坚持办学,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三秦学生安放了一张安稳的书桌,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4月,在西安府中学堂旧址建“陕西省立第一学校”,学制四年。当时的办学宗旨为: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废除读经等课程,设置修身、国文、历史、地理、外国语、物理化学、法治经济等课程,教育教学革新明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受中共陕西党组织早期领导人、时任校长雷晋笙和历史教员魏野畴的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活动具有浓厚的革命特色。省立一中开展党团活动、训练党团员。1925年10月,在该校成立了西安市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特别支部省立一中支部。

1926年,广大师生积极配合当时西安反围城斗争,打击了北洋反动政府在陕势力。

1927年,省立一中与省立三中合并,校址迁到西安市早慈巷,在校学生600余名。学校规模为西安之冠。

1934年,学校改名陕西省西安第一初级中学。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中,一中学生走上街头,张贴标语,发表演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拥护张(学良)杨(虎城)抗日八项主张。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学校于1938年南迁至洋县。在洋县文庙内搭棚建舍,自制教具学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实施战时课程,增加军事看护、军训童军、公民等科目。此时设立高中班,从此,学校成为完全中学。

1946年2月,迁回早慈巷原址。恢复原校名“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在此期间,省立一中成为青年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的中心,其活动对陕西省乃至全国产生影响。

1949年,延安行知中学200名师生并入省立一中,为学校注入新活力,带来了优良革命传统。学校迁至西安市西七路。全校共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3人,至1951年增加到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共855人,办学规模为全省之最。

1955年,学校更名为“陕西省西安中学”。

1955年至1966年,马登峻担任校长,大刀阔斧,兴利除弊,严明校纪,严谨治学。学校面貌为之一新,教育教学取得骄人成绩,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的先进集体,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0年,学校改名西安第二轻工业机械制造厂五七学校。

1971年改为西安市第九十中学。

1980年,学校恢复陕西省西安中学校名,重新确定为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级重点中学。

1983年至1992年,学校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布勒克学校结成友好关系,开始了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学校加强硬件设施,进入到一个辉煌发展的时期。

翻开西安中学的校史:学校12次更名,6次迁址。立校至今,历经了115年的风雨洗礼。见证了西安中学发展的辉煌和印记,也见证了陕西基础教育的每一个改革和发展阶段,成为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的缩影。

B新世纪焕发新活力成为“三秦明珠英才摇篮”

2005年,学校迁入西安经济开发区凤城五路。占地248亩,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

新时期以来,西安中学不断探索办学方式和拓展办学空间,2014年托管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2015年承办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2020年托管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泾河新城第一中学,形成了名校强本、新校新枝的办学态势。

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首批省级示范高中,2014年,学校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一最高荣誉。

这座历久弥新的百年名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不遗余力。

操场是同学们最爱的地方,每到下午活动课时,同学们踢足球、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散步、踢毽子,让校园充满活力与朝气。

2017年,学校建成新的体育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由地下停车场、风雨操场和艺体中心三部分构成,大型集会可容纳2000人。据悉2021年,该体育馆将承担第十四届全运会排球项目的比赛。

学校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场馆时说道:陕西省西安中学体育馆的建设,实现了全运史上“全运场馆进中学”的零突破,这也是十四届全运会场馆建设的创新之举。

体育馆的规划不仅着眼于赛事活动,其设计过程还特别注意考虑了场馆在赛后的利用。全运会后,体育馆将继续满足保证师生的正常教学、训练、健身需求。除此以外,学校可采用教学日课后、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组合方式对周边社区和青少年开放场地。同时,体育馆可以举办大、中、小型体育活动,承接重要赛事、会展活动等。

同样新建的图书馆顶部有一造型独特、指针超大的钟表为标志性建筑物,著名作家陈忠实题词“文景阁”,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馆藏纸质书10万余册、电子书5万余册,还珍藏着98届校友宋冰晨先生捐赠,价值60余万元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学校的“二月”文学社及《二月》杂志社由陕西省著名作家群体担任文学社顾问,在全国产生影响,西安中学因此成为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理事单位,荣获全国示范文学校园的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富平县频阳博物馆馆长、著名收藏家岳宗平为学校捐赠了古陶瓷器博物馆,陈列了多朝代陶瓷品61件,能具体展现中国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风格和特征,为学生感性认知相关知识提供了有力支持。

百年来,西安中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革命烈士谢子长,中科院院士魏江春等,被誉为“三秦明珠、英才摇篮”。

台北教育大学教授郑崇趁先生曾在参观后感慨:“西安中学是一所博物馆式的学校、专业示范的学校、有系统思考的学校、有经营策略的学校、有理念实践的学校、有文化领导的学校。”

“走过百年

历经沧桑

英才辈出

一路芬芳

新一代的西中青年

求真厚德誓为栋梁

渭水扬帆

祖国重托胸中激荡”

如今,伴随着这首新校歌,站在历史的起点,西安中学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校训。从起点到终点,沿着传统之路大步前行。

马佩佩本报记者史铭

新闻推荐

洋县水利局洋县支流河道清淤疏浚性采砂规划(2019-2024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信息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洋县水利局洋县支流河道清淤疏浚性采砂规划(2019-2024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信息...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