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黄姜换学费 雍小英

汉中日报 2020-09-01 09:15 大字

周永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十岁出头,挖黄姜是每个暑假铁打的任务。为了凑齐秋季开学的费用,暑假里,父亲带着我们姐弟两个和外公一起去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寻找一种叫黄姜的药材,回来清理一下泥土和皮上的长毛,切成片晒干,一斤可以买两三毛钱。

我们每早四五点起床,吃完父亲做好的芋头或者洋芋蒸饭,便拿起几个编织袋和小镢头出发了。几乎是一天一面大山的搜寻,有时候下午五六点能够满载而归,更多的时候在深山里搜了很宽的山坡,不见黄姜的踪影,袋子空空如也。我们一家四人把隶属黄家营镇的七里长沟两侧的山找遍了。起初在山根和半山坡寻找,枯藤乱刺不多山还不太野,但这些地方找不到多年生的老黄姜。我们像排雷兵一样从山下一直往上搜,正午时分就钻进老林子里,烈日再猛烈也只能投下花布一样的散光。有时候在视野好一点的山脊上,我们像侦察兵一样放宽视野侦察周围的山,以便看到哪一个古藤刺架处有黄姜长长的藤蔓和心形的绿叶,就会朝着那个方向摸索而去。黄姜这种野生药材有个特点,总是成片的长,偶尔也有一大拢簇拥着几棵老树或者刺藤长,黄姜都比较大,如果那里是肥厚的腐殖沙土就能挖半袋子。这时候我们就特别开心,父亲小心地挖,我乐呵呵在边上捡拾。我一边捡拾一边祈祷深厚的土里有挖不完的黄姜,我们把所有袋子装满就能尽快下山回家。因为早上那点饭食根本抵不过长时间翻山越岭的劳累。但这只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样的好机会实在太少。

父亲去世前的那个暑假,我们总是挖不到黄姜,好几天都是披星戴月空袋子回家。翻山越岭空手而归几次之后,父亲改变了思路——用挖黄姜赚来的四五十元钱在七里外的洋县小集镇黄家营贩卖干黄姜片。到赶集日,我们一家五口早早到集上,从那些零散的卖家手中二毛五分买过来,凑齐几大麻袋,再二毛七八卖给外来的大客户,一斤有二到三分钱的利润。有时候集上没来外地收购者,我们便只好把收来的几大袋黄姜扛运回家。路上折腾使黄姜片漏出去一些碎小的表皮土沫,加上回家后越放越干,反倒折了斤两赔钱。这样做了不到一个月,父亲发现出了苦力并没有赚钱,也就放弃了,继续干起挖黄姜的营生来。

那几个暑假,我和弟弟的学费都是父亲带领我们挖黄姜赚来的。剩余的钱母亲计算着给我们买布做衣服。开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穿上母亲一针一线量体制作的新衣服。

连续三四个暑假后,父亲去世了,我们挖黄姜的营生结束了。

父亲何曾想到,30多年后的现在,黄姜可以人工种植,而且品相极佳,成了城里人养生的类似水果的零食。

新闻推荐

洋县政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讯(张莉)8月6日,洋县政协机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以案促改专题学习暨支部书记讲课”主题党日活动。会上,洋县政协机关...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