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一个学生的“临时教学点”
本报记者原亮亮 通讯员 杨乐伦
一名学生,两位老师;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小白板。这是设在洋县关帝镇安丰村贫困学生小王家里的“临时教学点”。授课老师是洋县中学驻村干部宋志斌和关帝镇中心小学帮扶老师赵昌龄。疫情防控期间,在小王线上学习有困难的情况下,两位老师搭建了“临时教学点”,每天上门教学,使这个深度贫困家庭学生圆了上学梦。
小王今年11岁,是关帝中小五年级学生,家住最偏远的安丰村十三组,属于吊庄户。家里只有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父亲患慢性病(帕金森),常年靠药物维持,平常四肢疼痛无力,仅有弱劳动力,家庭收入微薄,非常困难。小王家里只有一个陈旧的老年手机,无线网络也很不稳定,在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期间,小王的学习成了大问题。小王的父亲也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对于上五年级的小王来说,只能是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对其学习进行辅导。
作为结对帮扶该户的宋志斌和赵昌龄两位老师,眼看着小王无法和其他同学一样进行线上教学,都非常着急,于是决定:既然线上学不了,那就线下学。借来简单教具后,他们每天从村委会骑车10多公里,上门一对一讲课。语文、数学、英语……他们成了小王的全科老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进度,赵昌龄老师每天和自己在县城西小学上五年级的孙子一同上网课,并收集好资料、试题,打印好后给小王用。作为小学教育“生手”的宋志斌,借来小学五年级上下册课本,每天先学习,并加入小王就读的班级群,每天先收听完群内老师的教学,然后再上门进行教学。就这样,这个“临时教学点”开始了线下的教与学。
“小王,你好好复习一下,明天我过来时带份数学试卷,咱们对最近所学知识做个测试,咋样?”3月27日,上完课,赵昌龄老师对小王说道。在两位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小王渐渐没有了无法线上学习的失落感,他学习很努力,很快适应了五年级下学期的课程学习,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在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深山里,两位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职责与担当,谱写了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诺言。
洋县关帝镇中心小学帮扶教师赵昌龄给小王上门送教。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国涛)连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好转,洋县各涉农部门积极组织人力,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服务、田间管护指导和...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