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人和村富 洋县溢水镇时家坡村的蝶变本报通讯员王恩科白东祥
阳春三月,山花烂漫。伴着淡淡的油菜花香,走进洋县溢水镇西北部的贫困村——时家坡村,平坦的水泥路、结实的护栏,一盏盏耸立的路灯,亮丽的文化广场,还有远处田间地头春耕春种的场景,向我们展示着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画卷。谁能想到,原本一个山沟沟里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下,短短几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我们这些‘泥腿子’,现在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水泥路,下雨天出门鞋上都不沾烂泥巴了!”说起时家坡村这几年的变化,63岁的村民时石娃激动不已,“我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人,从小都在这里生活,下雨天村里到处是烂泥,天睛时路上到处是灰尘。自从村里来了工作队就变了,原本穷困落后的小山村一改往日的旧面貌,基础设施建好了,村内环境整洁了,群众致富劲头增强了,通往幸福生活的路越来越宽了。”
贫困户张文侠家里一共4口人,儿子正在读高中,家里的收入几乎全靠丈夫打工赚钱,今年过年搬进了新房。谈起脱贫攻坚,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这房子怕是再有几年也修不起,现在孩子上学不发愁,我在村上做公益岗每月也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帮扶人何军回忆起第一次去她家的场景:“房子是土坯房,很不安全,里面乌漆墨黑跟个‘窑洞’似的。之前吃水全靠她到河沟里去挑,走一趟最快也要半个小时,如今干净明亮的新房子建好了,水龙头一开就是自来水,住黑屋子、挑水吃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我是2013年嫁到时家坡村的,那时村上只有通村主干道是水泥路,其他的都是泥巴路,回趟娘家都不方便。”家住村委会附近的王鸿回忆道:“工作队来了以后,村里的路、水、电一下都改变了。通村水泥路越来越多,通组路、连户路都成了水泥路,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路灯一盏接着一盏,晚上出门也不怕摸黑啦。我家虽然不是贫困户也沾了不少光哩,村里的条件好了,群众的腰包鼓了,我家里也买了货车,丈夫开始跑运输,婆婆在家开起来小卖部,村里其它群众收入增加了,我们家的小生意也好做了,一年全家能挣10来万元呢。”
作为时家坡村村支书的时永杰感慨道:“5年前,我们村连个像样的村委会都没有,只有一排破烂不堪的土坯房,院子还是土地面,夏天草有半人高。如今,在市环保局的帮扶下,6间2层的新村委会拔地而起,即将修建完成。”他介绍,自2015年以来,市环保局累计落实帮扶资金450余万元,用于通村路加宽、通组路硬化、连户路升级、村容美化亮化、村内环境提升,村里产业园、文化广场、村委会办公楼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全村208户群众实现水泥路户户通成了大家引以为豪的事,一项项惠民实事,一件件便民真事,让我们这个破旧的小山村脱胎换骨。2019年,时家坡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年终考核一直名列前茅,帮扶单位市环保局驻村工作队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驻村工作队。
“我们村还有环村路,这在以前不敢想,环境好了、村子美了、人也精神了,这几年可苦了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这些人了,大家心里都念着呢。”作为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郝纪兰对镇村、帮扶单位近年来的艰辛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时家坡的未来,市环保局驻时家坡村第一书记曾力坚定地说:“韦陀灵寺今犹在,诸葛古庙远名扬。眼下时家坡村通过各级验收已顺利脱贫,但是这不是终点。,今后,我们将紧盯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进一步发力,确保全村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生活越来越幸福。”
新闻推荐
初春时节,走进洋县磨子桥镇一心村,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除草、施肥、育苗……劳作的身影点缀在田间,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日...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