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对接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洋县实施消费扶贫纪事
本报通讯员 贾军10月25日,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干部周今颖到该县黄金峡镇杨庄村,帮助贫困户张金成卖完了最后15斤蜂蜜,接过750元现金,张金成不停地道谢。至此,张金成今年仅蜂蜜一项就收入4000多元。在洋县,像周今颖这样真心帮助贫困户促销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洋县在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同时,积极探索以购代捐、政府牵线搭台、干部自愿帮扶等多种消费扶贫模式,让洋县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飞向省内外千家万户的餐桌。一系列消费扶贫举措有力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打通了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以购代捐助推带贫企业稳步发展 “航天四院的很多职工在网上下单购买了洋县大米。通过认购、宣传,洋县有机农产品的名气、销量也一路提升。我们今年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60多万元。”洋县永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建娥介绍了以购代捐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从2016年开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下属的航天四院、七院、八院等单位就开辟了以购代捐助力产业扶贫的新路径。航天四院及成员单位通过永辉农业和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认购了洋县有机大米、黑米、红薯粉条等农产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年10月29日在洋县桑溪镇夭庄村还举行了消费扶贫分红仪式,该村104户群众分别得到500元现金分红。分红资金来源于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定向采购协议的洋县带贫企业的让利。
帮扶洋县的中央和省级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举办有机农产品展销会、动员企业内部经营单位定向购买洋县有机农产品等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据统计,今年1至9月,各帮扶单位累计购买农产品540多万元,惠及贫困户2500户,户均增收2100元。
政府牵线搭建平台促进销售 10月17日,洋县14家非公企业响应县工商联号召,到磨子桥镇龙新村“赶集”。干豇豆、天麻、土鸡在这里成了抢手货。村民汪德鹅将原本要带到城固县五堵镇销售的6只土鸡全部卖出,获得900多元收入。短短2小时,村里就完成150多单交易,带来2.6万元收入。今年以来,该村已开展此类活动2次,累计成交6.8万元。
为解决好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销售难题,洋县发出了《洋县消费扶贫实施方案》《以购代捐倡议书》,得到各级帮扶单位的响应。
政府以及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食堂优先选用带贫企业或者贫困村的农产品。2018年初至今,这些食材采购企业先后从陈坪、苏王、麻底等贫困村采购冬瓜、莲藕、土鸡、粉条等农产品40多万元。
各单位也积极搭建营销平台,为农产品找“婆家”。帮扶文同村的省外事办引进了7户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其中,陕西石羊集团长安花粮油与文同村所在的纸坊街道办签订了5000亩油菜种植基地建设协议,从2018年开始,每年订单收购油菜籽750吨,惠及17个村318户贫困户。在洋县民政局的号召下,洋县恒昌肉牛养殖协会、中蜂产业协会等单位帮助销售肉牛、蜂蜜等农产品近30万元。
干部帮扶点滴爱心汇成暖流 谈起土蜂蜜销售,距离县城53公里的黄金峡镇杨庄村贫困群众王林生感慨万千。今年7月,王林生库存的120斤土蜂蜜还没有卖出去,只好用来喂蜜蜂。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女干部杨瑛得知信息后,立即从县城买来30个塑料桶给他送去,并在朋友圈里发出贫困户出售土蜂蜜的信息。一周后,杨瑛和爱人拿着20多份订单,开车带走了王林生的62斤蜂蜜。随后,她将卖蜂蜜得来的2480元全部送到了王林生手里。
“产业扶贫是脱贫主渠道,我们有责任把销售农产品的事情做好。别看一个人购买的数量少,点滴爱心就能汇成暖流。”省公安厅驻华阳镇岩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翼飞说。两年来,他们队先后多次组织厅里干部进村购买土鸡、天麻、土蜂蜜等农产品,让贫困群众感觉到有货不愁卖,增强了发展产业的信心。
今年以来,洋县累计在各贫困村开展“年货大集”等消费扶贫活动200余场次,组织机关干部及社会爱心人士采购农产品210余万元,有效减少了市场流通环节,增加了群众收入。
新闻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 汉中一考点有偿寄存包和手机 有考生质疑“这是谁的生意”
华商报汉中讯(记者张映伟)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能带入考场已属常识,近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洋县第二高级中学考点也严格执行规定...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