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明:拥有13项发明专利的汉中创客

汉中日报 2019-07-19 09:09 大字

?张新明(左)、张斌(右)叔侄正在调试车载安全锥桶自动收放机。

本报记者 何大龙 文/图 7月13日,由南开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陕西理工大学和中共洋县县委、洋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丝路源点·创聚鹮乡”青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洋县开赛。其中,土生土长的洋县人张新明发明的安全锥桶自动收放机脱颖而出,荣获铜奖。近日,记者走近这位拥有13项国家专利的“发明大王”,对其发明、创业之路作了采访。

下岗创业着重优化产品 1984年,张新明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汉中汉江工具厂工作。从普通员工,到年年获评先进、模范,成为工程师,他越干越有劲,越干专业能力越强。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他所在的企业每况愈下,很不景气。于是,在2002年,他主动向单位递上了辞呈,准备自己创业。

回到洋县老家后,他一边在当地的一家企业上班,一边寻找着创业项目。那时,他在利用工作间隙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扶持力度空前,是个绿色朝阳产业,便前往多个省市,了解分析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结构性能,并最终将研发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了首个创业项目。

“市场上,卖同类产品的很多。为了赢得市场,我们克服了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匮乏、场地受限等制约因素,着重于产品的研发、创新,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支架和其它附件,进行了优化、创新,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和美感。”张新明告诉记者,通过优化创新过的产品质优价廉,赢得了客户信任,占有了市场,也使自己深刻意识到了产品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获得专利13项 张新明是一个爱动脑子,爱观察市场,善于发现商机的人。

以前,受条件限制,在汉中市的许多区域,人们冬天都采取烧蜂窝煤或者煤炭的方式取暖。但却常常因为排气直角弯管泄露煤气,发生过不少的煤气中毒事故。由此,看在心头的他,从喝饮料使用的塑料吸管得到了发明灵感。于是,在2005年,他的首个发明专利产品,360度可旋转不锈钢弯管诞生了。这个专利一改传统的直角设计,将弯管设计成一个能伸缩、能拉开的弹簧形状,极大方便了管子之间的连接,并增强了安全性。一经上市,便受到了顾客的欢迎,在汉中连续4年供不应求。

此外,为了解决道路清扫问题,他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终于研制出价格低廉、清扫更加干净、维修方便简单和体积小的电动式双滚轮垃圾清扫车,并获得了专利。

从居民生活、农村劳作入手,解决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诸多不便,自2005年至今,张新明先后发明了取暖炉、特种人字梯、香菇增氧刺孔机等13项专利。而这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不懂机械设计的他来说,完全靠的是自己和科研团队的勤奋、智慧、钻研与辛勤付出。

创业不曾离发明 7月16日,走进张新明位于洋县县城的工厂,记者看到他正站在轻卡上,和侄子张斌共同调试着历时4年发明创造的得意之作——第四代车载安全锥筒自动收放机。

说起该项专利,他对记者介绍,2015年,在高速公路工作的儿子回家告诉他,现在在高速公路上摆放锥桶,大都靠人工,危险性大不说,还费工、费时、费力,希望酷爱发明的父亲,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张新明便在网上查阅起了有关资料。他发现,目前国内外虽然已经有了锥桶专用收放作业车,但产品车体大,专业性强,价格高,专车专用,占道宽,不接地气、不实用。

怎么办?2015年下半年,就在张新明的研制陷入困境之时,小孙子在手指头上套类似锥桶的小食品的一幕,让他茅塞顿开。

他很快设计出了用一个机械手连接一个特制的锥桶,通过电脑控制,让这个锥桶有节奏地上下运动,投放或收起锥桶的机械设备。目前,他的第四代车载安全锥筒自动收放机,已实现了车辆与机器的完美结合,适用于各种锥筒,不占道,价格低,易操作维修。布放时设备拉出车体外,完成作业后又顺利收回车辆底部,一车多用,不占用车辆空间,不影响车辆从事其他用途。设备轻便灵巧,正常收放路锥效率是人工的20倍,使用的是车辆自身余电,车辆报废后设备仍可移动到新购车辆上继续使用,即节能环保,又解决了人工收放的不安全隐患。2018年,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组,还专程赶到洋县,对他的这项发明专利进行实地拍摄,并称他为“摆桶标兵”。

回顾创业之路,张新明感慨地说:“当今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发明。只有自己拥有了专利技术和核心科技,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新闻推荐

陈晓勇到洋县督导检查危房改造拆旧腾退等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赵颖飞)7月15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晓勇带领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扶贫办负责同志到...

洋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