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有机产业激活农业“一池春水”
本报通讯员 康军 宋浩 九月的洋县,绿意盎然、生机无限、一派丰收景象。
“再过几天,黑稻就要收获了。去年,我们合作社的‘朱鹮湖’黑米每斤卖到15元,每亩稻谷收益8000元左右。”9月14日,洋县纸坊街道办事处草坝村村支部书记、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煜华指着基地的黑稻说。
据了解,草坝村的黑稻种植已辐射带动周边21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截至目前,洋县已有12.1万亩有机产品通过认证,年产值8.82亿元。
朱鹮之乡开启农业新篇章 生态优势催生特色产业。上世纪80年代,洋县发现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消息即刻引起多方关注。为保护这一濒危珍禽,洋县建立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续关停影响朱鹮生存繁衍的工矿企业,在保护区内全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目前,该县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区域已达3000多平方公里。
“洋县是朱鹮之乡,这里生态环境优越,发展有机产业得天独厚。”洋县有机产业协会会长李天刚自信地对笔者说。
“洋县是中国境内发展有机产业的最佳区域。”2005年,朱显谟、安芷生、山仑、李佩成4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入考察洋县后达成共识。
多方研究、论证,洋县的决策者们最终将发展有机产业确定为循环发展的主导产业。
集中发力打造强势产业 发挥独特优势,助力有机产业。“我们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保障有机产品切实按操作规程生产,真正让‘有机\’为民造福。”洋县有机协会会长李天刚坦言。
每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出台《有机产品认证及肥料采购补贴管理办法》、《获得名牌产品企业奖励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监管网络机制和退出认证机制;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为有机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运行模式。出政策、投资金、创品牌,聚集生产要素向有机产业集中发力,打造产业强势,很快,有机产业发展在洋县步入了快车道。
目前,洋县已建成陕西第一个有机产业园区。2016年,洋县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跻身全国首批九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行列。发展有机生产企业24户,认证有机产品13类70种12.1万亩,有机产业年总产值达8.82亿元,以朱鹮牌稻米、黑米酒、红薯粉条等优势产品为代表的洋县有机产品享誉全国,俏销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洋县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达到亿元。70.57有机产业绘就农业风光图 绿色强县,有机富民。“加入合作社,免费领种子,免费领有机肥,免费培训技术,年底还有分红,好处多得很!”说到合作社和黑稻,草坝村村民王建红有说不完的话。“自从种了这黑稻,草坝人都富了,也不用为粮食减产、收入低发愁了,我们的稻都是统一销售,都有保护价,效益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据了解,合作社每年统一供种、供肥、统一培训、统一回收、统一加工,每年的收购价还比市场价高出20%—30%。发展有机产业,抱团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企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洋县有机生产示范区内20万农民受益,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500元以上。
与此同时,洋县还对有机生产企业实行配套优惠政策,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园区聚集和龙头带动作业,使朱鹮黑米酒业等一批有机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使洋县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有机产业集群。
从传统农业到循环产业链逐步完善、农户脱贫致富、区域品牌农业发展,洋县人正用勤劳的双手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的农业产业风光图,这是有机产业激活农业带来的新景象,也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所带来的新红利。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李希文/图)9月14日,洋县举行荣誉市民授予仪式。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鹮发现者刘荫增先生被授予洋县荣誉市...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