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帮扶十六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扎根洋县推进脱贫攻坚侧记
本报通讯员张校峰 扎根洋县16年,从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度培扶主导产业到大规模扶持教育遍地开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始终未停下扶贫的脚步。
大投入固本强基 洋县槐树关镇槐树关村到镇上的一段2.78公里的通组路,一直是槐树关村四个村民小组1100多名群众的心病。
“600多亩的田地都要走这条路去耕作,地里的出产也要走这条路往出去卖。以前,晴天上刀山,雨天踩胶板。每年一到秋季收割季节,家家都犯愁。有时一下雨,好好的出产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家里。”提起这条路当时的揪心场景,该村1组的张世文记忆犹新。
改变始于2016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派驻洋县的扶贫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争取集团项目扶持资金,将这段影响村里260余户村民耕作和出行的红泥路彻底硬化成了水泥路。
“现在天晴下雨都畅通无阻,地里出产收了也不怕烂了,多亏中航集团了。人家还给我们村援建了两个冷库,一下解决了村民们的难题。”张世文对中航科技集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像槐树关村一样,16年来,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奠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洋县先后援建基础设施项目30个,累计投入资金726.5万元,有效地改善了部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抓产业扶持引领 “土地流转1150元,八亩吊瓜预计分红2000元,务工收入12000元,配股收入1200元,一年下来,我家的纯收入有一万六七。”日前,受航天四院扶持的谢村镇老庄村5组的贫困户邬月宝向笔者算了一笔明白账。
去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四院扶持村上合作社发展吊瓜产业,老邬将自己的五亩旱坡地流转给合作社,他还在合作社吊瓜种植基地认购八亩吊瓜。同时,肢体残疾的他和妻子一道在基地务工。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配股分红,老邬又分了一股。
“有航天四院的产业扶持,我们增收有了保障,不怕脱不了贫。”现在,邬月宝夫妇对脱贫信心满满。
16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直致力于扶持发展产业,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先后在洋县扶持发展特色产业项目25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43万元,促进了洋县有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
助教育力斩穷根 2月1日,正在宁波市杭州湾吉利发动机厂务工的洋县学生冉金红向洋县第一职业中学老师何小波报喜:“老师,我刚拿到上月的工资7050元。”
冉金红是关帝镇马坪村5组的贫困户,和父亲、奶奶一起生活,家境特别困难。初中毕业后,他上了职中。当时适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援建洋县第一职业中学增设焊接、钳工专业,冉金红毅然选择了焊接专业。
“中航科技集团给学校援助了好多焊接工具、机床,还给培训老师。我们能学到顶尖理论,还能长时间实训操作,一出校门就成了熟练的技术工。”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冉金红对航天集团和母校仍充满感激。
为帮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子女学得一技之长,快速就业,增加收入,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播,16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先后建成了洋县戚氏航天希望小学、职教中心数控和汽修汽驾专业等多个助学项目,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达258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韦华“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大年初五上午陪同父母来到洋县龙亭镇杜村六组的姥姥家,跑社火的喧天锣鼓声使年味更浓,穿着新衣的外甥、侄子们闻讯飞奔出来,年近90岁的姥姥拖着拐杖也来...
洋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