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战士们的 感人事迹广泛传扬

汉中日报 2022-02-27 09:56 大字

本报通讯员 罗杰 刘春生

听说退役军人事务局要来了解自己的事迹,抗美援朝老战士苏清云急忙穿上了珍藏70多年的志愿军军装。 刘春生 摄1月20日,西乡县抗美援朝退伍老战士听到一个好消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编印的《抗美援朝中的西乡记忆》书籍印刷完毕,他们的事迹记载其中。“这是‘进、知、解’活动给我们办的一件大好事!”老战士们奔走相告,更多的人从书里了解到这些看似平常的老人竟然如此不凡。

戴上纪念章三天后离世,让人倍感惋惜上世纪五十年代,西乡县1000多名青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结束后,许多战士返乡务农,如今大部分已经离世。他们的事迹没有进行过系统整理,有的只在很小范围传播,随之湮没无人知。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西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逐一拜访这些抗美援朝老战士,并赠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章。当他们来到城南街道水东村的赵启新家时,身患重病卧床休息的赵启新立即强行起床,他高兴地戴上纪念章,兴高采烈地回忆起当年的作战经历。看着89岁的老人备受疾病折磨的脸上浮现出幸福笑容,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没想到,三天后老人就去世了。亲属说,老人这三天一直很愉快,他是带着幸福感离去的,似乎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这让大家深受触动,于是西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决定尽快把老战士们的事迹挖掘出来,既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资料,也让老战士和他们亲属知道党和政府一直惦记、关心着他们。

最大97岁,最小87岁,挖掘难度大

确定好抗美援朝老战士事迹挖掘方案后,西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组织人员开始调查摸底。可是在此期间又有4名老战士先后离世,这更加增强了他们的紧迫感。调查后知晓,全县抗美援朝老战士尚健在的近40人,全部进入衰朽晚年,年纪最大的97岁,最小的也已经87岁高龄。由于年届耄耋,加之他们都倍受生活的磨难,大多卧于病榻。有的失去了记忆,对往事全然忘却;有的耳朵失聪,沉浸在宁静的世界;有的无法行动,只能卧床养病。且大多散居于乡村,有的住在深山,路途遥远而偏僻,走访非常不易,挖掘工作难度可想而知。通过艰辛紧张地走访后,了解得知健在的近40名老人当年分别担任志愿军指挥员、炮兵、步兵、通讯员、汽车兵、担架员、医生、文艺兵等,他们用各种方式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斗争。无论在奔腾的鸭绿江边,还是白雪皑皑的长津湖,甚至寸土寸血的上甘岭,都留下过他们英勇的身影。

历经半年走访,一个个感人故事浮出水面

随着走访的深入,西乡籍抗美援朝老战士的事迹也渐渐浮出水面,他们面对强敌时的英勇表现,想起来就让人血脉贲张、荡气回肠。

志愿军六十军文工团第一分队队长张华,在一次带领文艺分队安全突围时遇到敌机疯狂轰炸,他带领大家躲进山洞避险。不久,敌人坦克“轰隆隆”从山洞顶上经过,张华伫立山洞倾听,感到巨响似乎从头顶碾过。他叮嘱大家镇静,隐蔽在山洞里不要出声。当晚狂风骤雨,天气特别寒冷,直到第二天拂晓山顶又恢复往日的宁静,他出洞观察没有异常迹象后,才带领战士们安全离开。当军部政治部领导们看着平安归来的演出小分队时,激动地带头鼓起了掌。高炮团的无线电员孙成祯,为了在下雨天保护好仪器,他脱下外衣把仪器包裹着,每天细心擦拭,并在心中默默下定了决心:宁愿人淋雨,武器坚决不能淋雨!正因为如此,孙成祯进入晚年后落下了老支气管炎病根,开始不断咳嗽,每天晚上吃药后才能安稳入睡,但是至今他都无怨无悔。

如今,人们争相阅读此书,充分了解抗美援朝老战士的英雄事迹。据了解,这也是全省首本集中编印抗美援朝老战士事迹的书籍。

新闻推荐

玩雪迎冬奥 欢乐过春节

本报记者曹娜冬奥会遇上虎年春节,冰雪项目与火热“年味”碰撞。春节假期,一股冬奥热潮席卷汉中市,广大市民纷纷以冰雪运...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