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的璀璨明珠红色文化旅游示范镇骆家坝
骆家坝古称惊军坝,隶属陕西省西乡县,位于米仓山北麓、牧马河源头。这里平均海拔76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层峦耸翠,森林覆盖率达86%。据世界吉尼斯纪录,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地区平均浓度在2万个/cm3左右。8月18日,骆家坝的负氧离子浓度监测35280个/cm3,这里平均浓度保持在5000个/cm3左右,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近年来,骆家坝镇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红色底蕴,积极探索“红色+绿色”双引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红色旅游与绿色发展相融合的振兴之路。
骆家坝镇先后荣获“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省级生态示范镇”“十三五最美安置区”,2020年底骆家坝镇位列全省3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第12名。
红色基因浓厚发展动力强劲
骆家坝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红色基因在米仓大地赓续绵延。1932年12月,红二十九军在此建立,点燃了陕南红色革命的圣火。这里是红色交通线的重要驿站,红军历史上有名的“马儿崖事变”“钟家沟会议”就在这里。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略大转移,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途经西乡时,军部就设在钟家沟的玄天观。西乡县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在张家坝村阳雀湾,“川陕赤北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长方形木质印章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这里。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以“红色引领”为目标,着力创建红色研学新高地。积极争跑项目投资,新思维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项目成功入驻,掀起了红色文化教育新高潮。
依托诸多的红色文化资源,骆家坝人深刻学习领悟“红二十九军”斗争史和“第一党支部”革命精神,甘做“三牛”、锤炼“三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谱写骆家坝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优越文旅体验丰富
骆家坝生态环境优越,自然景观优美,山林茂盛,树种繁多,具有“雨洗春山四季青”的原生态环境。山中点缀着天然岩洞、生态茶园和天然牧场。骆家坝地处入川交通要隘,多达13个民族杂居融合,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地域风情。
骆家坝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商周时期川陕最大悬棺遗址——“神仙崖”悬棺墓,这里曾是古巴国所在地,巴人有将棺材悬挂在密林深处崖壁上的奇特丧葬习俗,巴山土著先民遗存的完整悬棺葬墓群就保存在骆家坝。始建于宋代的大安寺遗址,建筑规模宏大,在陕南实属罕见。
沿着社区以东救尸河西岸,就能看到明清时期“大巴关巡检使司”的遗址。境内还有骆家坝古街、钟家沟老街、石龙过江景点、米仓古道、米仓水道、米仓茶马道、汉王城、杨泗庙、三圣宫、将军山等众多人文遗迹和雄伟壮观的天生桥以及世界级的天坑景观。历史在古镇曾经的沧桑,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使得这个水乡名镇更具魅力。
产业融合方兴未艾造血保障功能增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骆家坝镇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全力加快“红色文化旅游示范镇”建设。
骆家坝镇以生态旅游和茶叶产业为发展重点,确定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林下经济、中药材、苗木花卉为特色的“一主三翼”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实施“双万双千”工程,建成以钟家沟、大兴、回龙村为主的万亩茶产业示范园,以大兴、李坪、回龙为线的万亩林下经济带,以松树、李坪、细辛为点千亩中药材基地,以骆镇社区、松树、大兴为片千亩苗木花卉产业园,持续壮大规模、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积极将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以骆家坝古镇和细辛坝为核心,以古镇体验和滑雪运动为主题,依托茶文化丰富古镇业态,依托地形和生态资源开发山地民宿,打造红色茶乡度假胜地,加快形成“两轴牵引、四区带动、多点齐辉”文旅产业开发格局。目前,已建成茶园面积2万余亩、黄桃300亩、青脆李2500亩、中蜂1600箱、雷竹2000亩、油用牡丹1500亩、中药材3500亩。202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92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完成非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86元。
骆家坝镇依托天赋的生态环境和厚重地红色底蕴,启动“红色+绿色”双引擎,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红色观光旅游与绿色产业相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刘凯王哲
新闻推荐
“圆梦金秋”圆寒门学子上学梦 西乡50名大学新生领到爱心礼包
本报讯(通讯员谢阳王宁)在西乡县日前举行的“圆梦金秋”希望工程助学项目助学金发放仪式上,50名来自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每人获...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