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大山甜蜜的资源 西乡县堰口镇檀木村发展李子产业侧记
本报通讯员 刘春生
眼下,全省首家李子醋加工厂在西乡县堰口镇檀木村破土动工。这家投资210万元的加工厂8月份投产,这将使过去掉落树下的小李子变成“村民致富的金蛋蛋”。
“看山掉帽子,上山触鼻子。”檀木村山势崔嵬,坡陡人穷。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精心培育李子产业。“李子大又圆,清脆又甘甜。”李子已使贫困户人均增收700元。
开局,苦觅发展之策 檀木村土地瘠薄、耕作条件差。全村305户1006人,贫困户就有101户333人。
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就如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问计于民。2014年底,村支书蒲忠厚带领3名干部逐户走访贫困户时,在1200米高的黄树梁上看到村民刘仁庆的李子树果实累累,闲谈中,了解到李子树年年丰收,每年卖李子能赚几千元。蒲忠厚听了心里一动,地形陡峭、云雾缭绕、林木繁盛的黄树梁就是檀木村的缩影,看着泛着青光的李子,蒲忠厚心里豁然开朗,当即和3名干部敲定了发展李子的构思,大家很赞同。
布局,凝聚发展之力
产业发展必须得要贫困户参与。村两委随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同意把李子作为脱贫攻坚长效产业。因为,村民对李子太熟悉了。
2015年,县上给贫困户发放产业奖补资金。该村65户贫困户领到34.2万元。如何让贫困户把这笔钱投到李子产业发展中?成为村两委的首要难题。村干部分3组,深入贫困户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让他们把产业奖补资金拿出来入股种李子,村两委则按照“两委+合作社+产业”发展李子产业,每年给贫困户分红。讲道理、摆事实,磨破了嘴皮,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我们让村干部试一下,给他们个机会。”许多贫困户认同了。最终58户贫困户参与,占了全村贫困户的90%。
拿着带着贫困户体温的26.5万元,蒲忠厚说:“我们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能出现任何浪费!”买苗、种植,大片荒山变成了李子林。年底,58户贫困户每户分红500元,一直分红到去年。经过几年发展,如今该村李子种植面积达2500亩。其中合作社2000亩,村民自行发展500亩。合作社的李子尚未采摘,贫困户已尝到了甜头,2018年村民出售李子创收70多万元,人均增收700元。去年冰雹将未成熟的李子打落,即使如此,村民出售李子创收15万元。今年李子长势良好,村民可望获得75万元以上的好收益。
破局,铸就迅猛之势 产业发展壮大了,当初没有入社的贫困户非常后悔。贫困户马永志找到蒲忠厚,拿着3000元现金要求补交入股。2016年,村两委到四川泸州引进4万株李子树新品种。当年,又动员贫困户把县上发放的5000元产业奖补资金投入到村合作社来发展李子。
如今村上2000亩李子风情园村郁郁葱葱,价值达850万元。去年村两委到杨凌农高会上考察,决定新建陕西首家李子醋加工厂,以此解决村民小李子凋落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问题。
李子醋加工厂的消息传出后,村民们喜出望外,都说以后要套袋子让小李子落到袋子里,然后卖成钱。一个加工厂将给贫困户的李子又多上一把“保险锁”。
如今的檀木村,以李子产业为主的农业园区基本成型。李子发展势头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纷纷回村发展。其中,贫困户严公青、刘四毛等人瞄准李子树施肥的需求,筹资建养猪场,使全村生猪养殖达到年出栏1400多头的能力。猪多,2500亩李子树也就有了优质生物化肥,为将来全村形成以李子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条打下基础。据蒲忠厚介绍,待李子进入丰产期,全村李子产值可达500万元,人均增收可达40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娟记者欧阳亚丽)近日,朝天区气象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同沙河镇望云村村“两委”干部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宣传...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