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二三事 西乡县高川镇中心学校探索辖区管理随记

汉中日报 2019-12-19 09:45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胜文 魏柱

陈功勋老师此刻正看的出神。追随他的目光而去,操场上孩子们正和几个镇中心学校“走教”来的老师玩得开心。已经58岁的陈功勋一直驻守在西乡县高川镇前进教学点,安静是这个教学点给他的固有印象。直到2018年10月18日,看到这一幕的他,比学生还开心。他指着走教老师,悄悄问59岁的教学点负责人陈良植老师:“他们今天走吗?”陈良植老师回答:“下午就回中心校了……不过,下个月又来。”

几个小时前,在高川镇的西边,鸳鸯池教学点升起了崭新的红旗,这抹红色也让这所山垭上的学校多了些青春气息。8个孩子躲在门口,探着头朝里边瞅着两个没见过的新老师。镇中心学校王显军老师没来过这儿,也没上过复式课,感觉兴奋又紧张,拿着昨天晚上写好的教案在认真地模拟上课。这个刚参加工作的男孩子心里,早已将这所教学点和8个孩子装了进去,与他在中心学校教的五年级47个孩子无异。教学点负责人肖光金老师也有点小开心,早早给炊事员兼保安的妻子吩咐,要拿自家的腌肉好好招待两位老师。

肖光金还有7个月就退休了,学校虽小,事情却多。文化创建、安全排查、营养餐账目,以及一个人的教研活动……他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从去年起,他从容了些。前不久,一个“支援”电话打到中心学校包抓领导那儿,今天走教老师来的时候,把校园文化材料、灭火器、红旗都给他捎来了,两个老师还和他开了一场教研会。

肖光金老师开玩笑说,“我在鸳鸯池教学点就能摸到中心校的脉哩”。的确,自从镇中心学校实施领导包抓辖区学校和新教师教学点走教制度以来,一年多的时间,辖区学校、教学点的教师和学生,经常成为中心学校的话题焦点。9月2日,中心学校副校长邓明春宣布了这学期的走教名单,名单上的、名单外的,都在积极地准备着,用心用情让彼此再近一点。

10月31日下午,中心学校党建室,校长梅可生正在焦急地等待去辖区学校的包抓领导和走教老师返校。早上走教老师出发时,他特意嘱咐八角楼教学点的包抓领导吕泉清,替他看看肖楠。肖楠是今年第一批镇内交流轮岗的教师,是支援八角楼的最年轻的力量。除过肖楠,梅校长更想去庙垭小学看看。

庙垭小学毗邻镇巴县,是镇内最偏远的学校。债务与师资一直是制约庙垭小学发展的两大难题,最困难的时候,庙垭小学只有3名在编教师。不过,那是在庙垭小学被确定为高川镇中心学校对口支援学校之前的事了。2019年暑假,为解决全镇师资紧缺,保障全镇学校兜底运转,梅校长创新举措,提出在全镇学校实施镇域教师交流轮岗的思路。今年8月底,第一批交流轮岗的9名老师跟随对他们盼望已久的各辖区校长,去往了教育的“桥头堡”,仅庙垭小学就交流去了3名新老师。现在,辖区传来的不是“告急”、“求救”,而是送来一声声“放心”。五里坝、庙垭小学的付小山、何运康老师已成为业务骨干,杨波、肖楠也渐渐从老教师的肩上接过了教学点的重担。

中心学校马上放学了,各走教老师也在往回赶的路途中,他们纷纷传递回辖区的“脉搏”。梅校长拿出上个月的辖区管理月清单,一会儿,他还要逐一询问上月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辖区学校与中心学校,正在靠近的路上。

高川镇中心学校下辖3个完小、3个教学点、3个幼儿园,布点分散、规模不一,各校管理水平、师资配备、教育质量极不均衡。2019年8月以来,中心学校在充分调研后,采取四项措施,探索镇域教育管理新模式,努力促进镇域教育均衡发展。

实行领导包抓,建立领导包抓辖区学校月清单管理制度。校长带头,各领导每月定期深入包抓学校、教学点、幼儿园检查、指导教育教学、安全稳定、脱贫攻坚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定期整改销号。

推行交流轮岗,建立中心校对辖区学校、完小对教学点定期交流轮岗机制,化解薄弱完小、教学点缺钱缺人难题。2019年秋季,9名教师在镇内交流,占教师总数的12.5%。

每月送教走教,由包抓领导带领党员教师、新教师到辖区完小、教学点送教、走教一天,上示范课、听课评课、参与教研活动。既指导教育教学、安全及营养餐管理,又亲身体验教学点教师学习生活,激发干事热情。

定期述职述责,每月召开辖区管理会议,包抓领导、辖区学校校长逐一向校委会述职述责,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存在问题,研判整改措施,夯实整改责任、时限。

新闻推荐

西乡县政协:在守正出新中提升履职质效

□记者谢昊天搭建创新性协商民主平台,围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协商,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工作力度……今年以来,西乡县政协以...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