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有个“李大人” 李振峰

汉中日报 2019-11-27 09:28 大字

(接上期) 1883年,江西普降大雨,上饶广昌南昌九江等地洪灾突发,田园房屋冲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捷峰公速赴灾区深感灾情至惨,“男女露处,不待奏报而赈”(墓志铭),当时水陆交通全断,捷峰公下令开仓放粮,要求各级官员筹拨银两大力赈灾。奏报灾情后,复得朝廷救济,民众深感其德。事后,有御史以四项罪名上奏要求查处捷峰公,朝廷派员调查后下旨“上谕李文敏精力就衰、受人朦惑著以原品休致……

上以公新疆协饷尤为出力,赏以头品顶戴,特恩给三代正一品封典”(墓志铭)。当年,65岁的李文敏带着满身的疲劳和荣光回到了位于西乡县城察院街的老家。

捷峰公在江西巡抚任上与周福清(鲁迅的祖父)有过交集。周福清(1838-1904),字震生、又字介孚,浙江绍兴人,同治十年(1871)进士,后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周个性较强、言行无忌、愤世嫉俗、话语尖刻(脾气暴、常骂人,对鲁迅三兄弟也骂),曾当面顶撞李文敏,李并未计较,时任两江总督的沈葆桢(林则徐的女婿,治吏办事严格,以能力强、敢直言著称)得知后,于光绪四年(1878年)就下属12名不称职官员上奏朝廷,其中有周福清,沈对其评为“大不敬和办事颟顸(糊涂的意思)”,朝廷即将周免职。周心有不甘,李文敏心存同情。1879年,李文敏向吏部推荐,周也自己活动并认捐一些银两,复被任为内阁中书(从七品文员)。1893年周福清母亲去世,周返家丁忧。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科考屡次不中,当年又要参加乡试,周福清欲请主持乡试的正考官殷如璋(与周为进士同年)对周伯宜额外关照。当周福清派仆人陶阿顺面见殷投书送银一万两时,殷如璋连人带信一并交杭州府,后周被关押并判“斩监候”,次年秋审改判为“牢固监禁”。后因朝廷忙于内忧外患,1902年周关押八年后被释放,周家因此巨变而衰败。鲁迅在《阿Q正传》俄文译本自序中写:“但到13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了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休致还乡的捷峰公仍然忧国忧民,屡行善事。光绪乙酉(1885)他捐银五百两重建西乡北山山神庙,亲撰《重建山神庙》文,由门生西乡人朱存诚(1854-1915,曾任关中书院监院、潼关书院训导、西乡学堂堂长,为陕南书画名家)书丹、良工刻碑,至今仍存于庙中正殿侧墙上。文中号召民众不要在山上垦伐,保护水土环境,“以告来者并愿吾乡耕樵于

斯者勿剪勿伐,勿食近利而忘远害”。在他策划下,时任三品陕安道台张为立了告示碑,明令保护山林水土,禁止垦伐(碑亦存山神庙中)。立冬之日,我在画家陈兴勇先生引导下专到西乡北山山神庙瞻观了两通石碑,百余年前先贤留下的文字历历在目,词语恳切、浓情悠悠,令人心生感佩。1885年,朝廷诏起李文敏为两江总督,他以老病辞谢。他心中牢记少时县令许渐菴关心培养之恩,他出资为许渐菴刻印遗文,捐银三千两为在云南的许墓修墓道、置祭田。他还捐银修补县城河堤,植柳栽茅以固根柢。又捐银三百两重修西乡午子山顶观。1886年他捐银给汉中参加乡试、会试的学子用于卷价和路费花销,为《汉南书院》资助生童经费。地方上报了他的善行义举,经礼部核实,认定李文敏先后捐银不少于一万八千两(李氏家谱和墓志铭均有记载),光绪皇帝批准礼部奏请,恩赐李文敏《友卹风存》匾额以示褒奖(墓志铭记载为《友卹风存》、县志和李氏家谱记为《古谊可风》),李文敏即立李氏堂号为《赐额堂》。资料记载光绪年间,二品官的年俸155两、养廉银为一万至一万二千两(不含灰色隐形收入),李为官30多年,这些银子是拿得出来的。晚年因病卧床的他,闻知河北、北京一带遭灾,还捐银一千两用以赈灾。

光绪十六年(1890)李文敏在西乡家中逝世,享年73岁。后事办理隆重,社会影响广大。其得意门生陈毅(城固丰乐桥人,字晓耘、号五丰,著名书法大家,曾任民国总统黎元洪顾问、孙中山广州大帅府秘书)撰书214字长联痛悼恩师。1891年,晚清重臣刘秉璋为李文敏篆书墓志铭盖。刘秉璋(1826-1905年),安徽庐江人,淮军名将,在中法战争中力抗外侮,亲自指挥“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尊严和主权。任十年四川总督勤政廉洁,“重庆教案”发生后,他维护主权、秉公处置,各界称赞,后来美英施压,朝廷将其免职归里,后平反、复官职、予优恤、建祠堂。捷峰公墓志由关中大儒三原贺瑞麟撰文并书丹,贺瑞麟(1824-1893),字角生,号复斋,1870年创建正谊书院,培养学生万余名,育出不少大家。1874年陕西学政吴大澂举荐,朝廷诏贺“国子监学正”衔。于右任称他“学宗朱子,笃信力行,俨然道貌,为理家之领袖”。贺还是名满天下的大书法家,楷书严谨,行草深厚,书名扬三秦,墨迹遍关中。

李文敏的孙子李白瑜(1907-1986),名乃瓒,又名麟,以字白瑜行世。20岁入上海大学艺术教育系,又到上海美专西洋画系学习,师从潘天寿、张玉良、方介堪等,曾参加潘汉年、田汉等左翼美术家进步团体。他还是西京金石书画会创始人之一,1934年在阿房宫拾古瓦一方,他琢为砚台,后友人刘弱水(四川人,川大教授)转呈郭沫若,郭老题诗:“完璞未雕时,玉人抱之泣,一旦化神奇,龙蛇破封蜇。纵令催毁之,一字一珠玑,媚俗何为者,哲人安所习”(手迹后捐赠西乡县文化馆),白瑜公还创新核桃刻印,是中省书画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

我与捷峰公的曾孙李大身(白瑜公之子)相识,大身先生是省书法协会会员、终南印社成员、国家一级书画师,大身兄介绍了其高祖情况,给我借阅了《李氏家谱》、《墓志铭》拓片等资料。前日,我在著名伊斯兰名胜西乡《鹿龄寺》大殿内,看到正中上方悬挂的捷峰公手书的匾额,《丕建宏献》四个大字浑厚稳重、笔力雄健,真是大家气象!在西乡县文化馆秦育春老师帮助下,我观瞻县文化馆保管的(李家后人捐赠)捷峰公若干遗物,看到了李鸿藻、赵之谦、刘秉璋、贺瑞麟等大家书刻墓志铭、捷峰公水晶对章、程门等晚清景德镇名家专制的多品瓷器、品相完好的紫檀木太师椅、罗汉床、意大利进口玻璃穿衣镜等家具、仪仗器物等一大批珍贵文物,使我大开眼界、感触良多!

当日,阳光普照,惠风徐徐,鹿龄广场大树挺立,黄叶飘洒如金,老人带着小孩闲庭信步。周边高楼鳞次,宽阔大街上车流如织,一派繁荣祥和景象!我想起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全文完)

新闻推荐

沙河镇多举措助推拆违拆临

本报11月23日讯(记者郝倩通讯员李鹏)为加快全镇拆违拆临步伐,沙河镇聚焦聚力、善谋善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总结工作...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