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有个“李大人”
李振峰
清代西乡县察院街上有一户李姓人家,明成化年间由西安府三原县李家桥西迁而来,勤劳创业、俭朴度日,耕读传家、儒而不仕,渐为殷实之家。乾隆时期,李家五世祖呈兰公因高寿(享年96岁)且品行端正,赴京参加了皇宫“千叟宴”,逝世后朝廷追封为八品寿官并赐《鹤侣松朋》匾额,此为李家世代荣耀。嘉庆二十二年(1817)李家十三祖清禧公的三儿子出生,起名李文敏,字少頫、号捷峰(本文称捷峰公)。谁也想不到,三十四年后捷峰公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成为晚清汉中府从政人士中品职最高、影响最大的封疆大吏——江西巡抚。时至今日,西乡县城许多人还保留着对李文敏的尊称——李大人。
李家虽为平民,但一贯尊崇孔孟、注重教育,捷峰公童年的夜晚,母亲陈氏纺线织布,他在灯下或读或写,这是李氏家谱记载的场景。捷峰公后来在家谱中写道:“文敏万不敢仰希前哲,顾念余族西迁以来,家世清贫……”十五岁时母亲去世,他“颜色寝食动循古制,人叹其有至性”(墓志铭),他的勤奋好学和优良品行在县城广受赞许,“县令许渐菴命入署读书,视如子弟”(墓志铭)。后入《关中书院》学习,道光丙午(1846)乡试中举人,之后任城固《乐城书院》山长。咸丰壬子(1852)考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他勤勉公事,颇受上司器重。1857年派赴沈阳参与建修皇家北陵工程事务,期间沙俄入侵东北,又奉命参加山海关防营襄办文案、后又奉旨承办汉南团练。“公在京素著勤劳,辅主事升员外郎再升郎中掌祠祭司印”(墓志铭)。由于他为人稳重,朝中无瓜葛背景,加上工作负责,能力较强,从此得到朝廷信任。当时的大清王国内忧外患不断加剧,皇权统治风雨飘摇,31岁的咸丰皇帝于1861年亡于承德避暑山庄,后顾命八大臣被杀,“两宫太后”掌权,决定为咸丰帝和亡故十余年的孝德显皇后同办丧事,合葬于定陵。捷峰公奉命具体操办丧仪诸事,他谋划周详,尽心尽力,办得庄重稳妥得体,同僚为其请功“丧仪悉经考订,同事推其精覈録功”(墓志铭),朝廷下旨著以道员,加三品衔赏戴花翎。1866年,他出任安徽凤阳知府。当时太平天国虽被扑灭,但两江遍地满目疮痕,百姓十分艰难,“公下车以抚字为主”“众皆欢躍”两江总督曾国藩“尤所深许”(墓志铭)并将他收为门生。1868年调任直隶天津府知府,调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对他信任有加,疑难事情和大要案件常交由他负责办理,他的才能和政绩得到曾公和朝廷充分肯定,认为是“不多得之员”并“奉旨擢大顺广(大沽口顺义等区域)兵备道加布政使衔”。1870年“庚午晋广东按察使,方谋入觐旋改调江西按察使,陛辞后乞假便道归里省墓……”(墓志铭)。当时曾国藩已复任两江总督,不知曾公参与意见否。回乡期间,为西乡鹿龄寺题写匾额《丕建宏献》(今存鹿龄寺)。光绪七年(1875)升江西布政使。丁丑年(1878)奉旨护理江西巡抚,当年即擢升“江西巡抚兼提督军务”(墓志铭)。慈禧太后赐书《福》字金匾,光绪帝赐西洋鼻烟一瓶(李氏家谱)。朝廷追封捷峰公上三代为一品大夫、诰命夫人称号,工部尚书兼署礼部刑部尚书贺寿慈为捷峰公父母撰文并书丹墓志铭,墓志铭盖由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李鸿藻书篆(墓志铭五通石碑存于西乡县文化馆)。捷峰公任内为滕王阁撰书对联:“文章有神,载地灵天宝以传,阅世千年,依然见画栋云飞,珠帘卷雨;湖山无恙,擅吴头楚尾之胜,凭栏回顾,况更睹金神摩汉,铁柱凌霄。”此联推崇王勃《序》文,又对附近胜迹(绳金塔、万寿宫)赞许,节奏明快,气势激荡,至今还挂于滕王阁中供人欣赏。
捷峰公在江西任职期间,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严明纪律,注重对官员和军队的管束,“往往有骄悍不静之气,公严纪律驯桀骜,奉命简阅各镇严加较试,诸军皆为肃然”(墓志铭)。他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他亲自参与整肃南昌三所书院,亲自给学生教授经训,安排选聘良师,还动手编撰《大生要指》《西江文粹》《大学衍义补辑要》三部教材。封建社会尊崇儒学、讲究孝廉,纳入培养人才、引导风气的基本范畴,捷峰公当然对此重视,1880年在江西创办《孝廉堂》(学校)专门培养孝廉学子,《李氏家训》和《墓志铭》均注明“前此所未有也”,属于国内首创。当时著名文人、大书法家赵之谦先后在江西鄱阳、奉新任知县,捷峰公知人善任,将赵调任南昌通志局任总撰。赵之谦专为捷峰公题写《闻木摒香》匾额、书《渔隐丛话》十二条屏(均下落不明),专书《群书治要引三略》八条屏(后流失到日本)。赵之谦对捷峰公非常敬重,1881年赵在给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学者)的信中写到:“西乡(指捷峰公,旧时对上司以籍贯尊称)长厚,但知师门之宜厚,而不知小人弄权也……西乡相待极优,长洲(此人末考)亦无恶意,惟此二公不知世间有猶吏,有刁民……”(香港《书谱》杂志总第五十八期第76页)。
捷峰公始终关怀乡梓、造福百姓。1879年捐银二千两修建西乡波罗寺三孔石桥,称通济桥,又名万年桥,桥长八丈四尺、宽一丈、高一丈三尺(2003版《汉中交通史》第133页),还捐银修建西乡城东鲁班庙前跨壕石平桥,两座桥至今尚用。他在江西任上还捐银四千两资助汉中教育,汉中的《汉南书院》焚于兵灾而经费短绌,1880年他捐银二千两给《汉南书院》,又捐银二千两作为汉中各县应试学子的补助款(当时一两银可买一百多斤大米)。另捐银作为西乡县丰凝书院经费,又捐银数千两购买经史子集教材分送给汉南书院和丰凝书院各5996册。他在江西得知陕西灾情严重,即捐银二千两赈灾(其中用于西乡一千两)。
(待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春生)沿着碎石路爬到西乡县大河镇窝坝村中蜂养殖基地,只见200多箱中蜂散布山腰厚朴林里。村支书冯友祥说,这...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