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钱袋子”见证生活的幸福

汉中日报 2019-09-27 08:58 大字

9月24日,乔迁新居的西乡农商银行职工程军站在阳台上,迎着朝阳远眺云雾缭绕的大巴山和蜿蜒东流的牧马河,感到非常兴奋。如今他有房有车,全家年收入20多万元。“这在以前不敢想!”他对笔者坦言。

程军是第三代农商行人。70年前,爷爷程文明居住在东关街平镇桥,以编制竹篓、竹扒、烘笼子为生。在爸爸程民胜记忆中,爷爷编竹器卖点钱除家人果腹外,都拿去买酒喝。奶奶是前锋大队社员,每天听到哨响就扛起锄头劳动挣工分。家里除祖祖外,还有爸爸辈兄弟姐妹4人,7口之家吃红薯、南瓜,一年到头很难吃顿米饭,荤腥更是没指望。当时奶奶有个压在箱底的红布包,那是家里的钱袋子。过年了,奶奶拿出干瘪的钱袋子,叹着气对爷爷说:“今年没攒下钱,外面还有欠账,想扯点布给老人做件新衣都没办法啊!”

1952年,距离县城25公里的沙河坎发生了一件大事,县上在那里试办信用组。试办成功后,县上成立了信用合作社。有一天,在县城东门上卖竹篓的程文明听茶铺里喝茶老汉说这事,想起自己早年学过饮食烹调,就立即收摊回家。第二天自告奋勇地到信用合作社报名当厨师,社领导看他能识几个字就同意了。从此,他成了第一代信用人。每月拿点工资回家上交,家里日子比邻居们好点了,因为邻居大多是农民家庭。虽然家里有挣钱的,也只能勉强过日子。到年底,奶奶依旧对着干瘪的钱袋子叹气。

时间在锅碗瓢盆间流逝,程文明目睹了信用合作社的壮大。1955年,全县建立信用社站75个,入股社员29310人,吸收股金8.8万元。年底,程文明将积攒的13元钱存在信用社。自此,钱袋子终于有了钱。

1975年,程文明身患肺结核从信用社回家,家里日子又紧张了。1976年,二孩子眼睛近视,程文明花10元钱配了副眼镜。孩子玩耍时不慎丢失了眼镜,吓得连续两个晚上躲在草剁里不敢回家,饿了就挖红薯吃。此后,家里钱袋子又干瘪了,程文明重操旧业勉强度日。

1988年7月,对他家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时间:爸爸程民胜进入信用社工作,月工资38元。程民胜年纪轻轻就进入信用社,引起不少人的艳羡。此后,家里条件改善了,钱袋子又鼓起来了,当年存款8500元。一年后又添置了一台“如意”牌17英寸大彩电。

1990年,爷爷程文明去世。此时,信用社服务网络遍布城乡,各项存款1558.2万元。同年8月,成立县信用合作联社,在8个区和城关镇营业所设办事处,有56个信用社,4个分社,6个储蓄所,干部职工256人。程民胜在堰口营业所工作,每隔3天就在人潮汹涌的集镇上找人揽储或办理业务。

此时,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承包到户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程民胜目睹农民踊跃出售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场面。农民有钱了,他的业务也好开展,当年还被评为先进个人。1998年,他家的钱袋子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成为万元户。

此后,县信用合作联社被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取代。此时,国家对农业生产给予全方位补助,农民进城务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8年,西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比1978年增长1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70元,比1978年增长92倍。程民胜家钱袋子更鼓了,2015年就达到6位数。

此后,农村合作银行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程军进入农商银行工作。群众有了钱,银行存款多了,2018年农商银行存款余额90.70亿元,贷款余额51.12亿元。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程民胜家钱袋子也越来越大,存款向7位数靠近。他们家从东关街平镇桥低矮的平房搬到了城西莲花苑居住,如今又搬到世纪新城居住。这70年,程文明祖孙三代农商行人和大家一样,从愁吃愁穿、温饱不足到为肥胖发愁,然后迈向小康走向富裕,他们的钱袋子见证了群众生活的幸福。

(厉彤 刘漠强/文 西乡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推荐

“把关爱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市公安局文艺小分队走进基层一线慰问演出侧记

本报通讯员张薇“演出非常精彩,很接地气,就像是一次激情澎湃的动员会,真正起到了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作用!”看完演出,西乡县...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