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100多名贫困户喜领优质稻种

汉中日报 2019-03-28 10:2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春生

3月22日,是23岁的贺芳最开心的日子。作为来自于甘肃省武威市的农家姑娘,她在西乡县杨河镇黄池社区和未婚夫蒲义强学到了最新水稻种植技术,还免费领到了会议承办方汉中利民粮油公司发放的9斤优质水稻种子。一大摞种子抱在怀里满满地,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贺芳与蒲义强是在外出务工时认识。蒲义强家是贫困户,家里种了6亩田,所以当日她得到的免费优质种子也比较多。她抱着7瓶种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说要好好和未婚夫一起把水稻种好。

当日,该县举办优质水稻“订单农业”签约仪式暨稻田养殖技术推广会,黄池社区三楼会议室座无虚席。袁永锋、胡培业等来自省市县的教授专家作了“稻田养殖”和优质水稻种植技术培训,贫困户们听的格外认真。眼下,马上进行水稻秧苗培育。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种子很多,达到近70种,不仅品质不一,而且外形各异,导致稻农购买谷种时难以辨别。谷种不一,容易导致稻谷生长成熟期不统一,机械无法连片收割,而且口感、外形互混,无法生产出优质的大米,从而稻谷卖不成好价钱,严重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此次培训会,对贫困户通过“订单农业”的实施,统一种子、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从而提高了大米质量,提高了农户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会上,贫困户免费领到了价值2万元的川优6203号水稻种子,这种水稻的特点是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适应性广。领到水稻种子的贫困户更是喜出望外。56岁的贫困户王萍领到了3斤水稻种子,她给笔者说已经种了2亩田,争取今年种好田,得到好的收成。

据了解,黄池社区出产的“黄池贡米”久负盛名。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延绵至今,已成为该县重点打造的大米品牌。

新闻推荐

沙河镇: 发展“边角经济”,促进村集体增收

本报3月27日讯(通讯员刘慧)今年,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宁家村党支部通过外出考察,决定在回收的闲散地里种植400余棵...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