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女子脱贫记 记西乡县“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模范黄蓉
本报通讯员 谯胜海 杨荣 彭明琴
31岁的黄蓉是村里出了名的“犟女子”。
因贫辍学,15岁的她就远赴深圳打工;因病致贫,30岁的她靠种地栽木耳致富;别人家的木耳都种在大棚里,黄蓉却偏偏要种在室外。
前不久,在西乡县白龙塘镇白龙社区一处新建的食用菌厂房,笔者见到了黄蓉,她正驾驶着三轮车搬运木料。“刚开始搞地栽木耳时,还有人说我是瞎折腾、白忙活。”黄蓉说起话来心直口快。
2017年,黄蓉家因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7张嘴要吃饭,老人要治病,2个孩子要上学,仅靠丈夫在石材厂打工的微薄收入无法弥补家庭的支出。那段时间,黄蓉与自己较起了劲,每天雷打不动收看《致富经》栏目,连续看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她把创业项目盯在发展种植木耳上。
当地人没有人种过地栽木耳,自己也没有从事过食用菌技术,仅靠电视里的只言片语,只能是“瞎子摸象”。因为要发展地栽木耳,她学会了上网查资料、加致富微信群,同时到一家食用菌企业无偿务工近三个月,系统性的学会了装袋、灭菌、接种、养菌等关键步骤。社区主任李凡得知黄蓉的创业想法后主动帮助她协调土地,还帮助获得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
开弓没有回头箭。黄蓉的“倔犟”再次感染了全家人。2018年初冬,白龙的山坡上青霜白露,寒风刺骨。为了解决配料中的锯末问题,黄蓉全家6个大人上山砍柴,吃住在山上。近10天时间,全家人砍了8万根原料,饿了、累了、手划破了,大家都没人停下来。连续的重体力劳动,让“倔犟”黄蓉的胳膊和手腕都没了知觉。
为了减少产业投资,她学会了驾驶三轮车、接水管和拉铁丝网等男人们会干的活,并将2.5万袋菌种下地了。每天天不亮,她就到田坎边去看,晚上依依不舍回家。通过近一个月的等待黑木耳密密麻麻地从菌袋里钻出来。
终于可以采摘了,全家总动员把一桶一桶的鲜木耳铺在晾晒架上。2万余斤的产量,让她兴奋不已。村里的乡亲们亲眼见到了肥嘟嘟的鲜木耳,都被黄蓉的“倔犟”所折服。
听说镇上要举行首届“农民丰收节”,她带着自己晾干的700余斤干木耳参加了活动。由于自己的地栽木耳利用野生条件生长,产品纯绿色、无污染。不到2个小时,她的产品被抢购一空。一场“农民丰收节”让“黄蓉地栽木耳”也成了社区产业发展的招牌,吸引了许多贫困户来学习取经。在前不久全县整县脱贫摘帽誓师大会上,黄蓉被表彰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脱贫模范。
“只要肯动脑筋,坚定信心,吃苦肯干,就一定能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黄蓉不断“折腾”,改变了家庭的贫困面貌,同时在希望的田野上有了别样的天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郭庆翟伯亮)1月24日,西乡县举办中小学“远程互动课堂”应用研讨培训会,县电教中心、县教研室、基教股、各中小...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