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晋身“生态网红”换来“金山银山”

陕西工人报 2018-11-22 09:52 大字

为保护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陕西省汉中市持续倾心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使越来越多的景点受到网民追捧,汉中市开始尝到晋身“生态网红”的甜头。今年国庆长假就接待游客539万人次,全年旅客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业带动20万人增收致富,“绿水青山”成了群众眼中真正的“金山银山”。

产业转型助推“生态升级”

陕西汉中,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城,也曾是陕南的工业重镇。

但现在漫步在汉江水畔,却难觅工业城市的气息。入秋后,汉中市汉江湿地公园开满了芦苇花,再现诗经中“蒹葭苍苍”“蒹葭萋萋”景象,让汉中湿地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国庆期间,观赏汉江湿地芦苇花开的游人每天多达5万,整个汉中的游客数超过500万人次。

这些变化,得益于汉中市“生态立市”战略。为了重现绿水青山,汉中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布局新兴产业,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汉中市环保局介绍,五年多来,全市累计实施减排项目222个,关停淘汰工艺落后企业或生产线126个。

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介绍说,“两山”理论给汉中指明了发展方向。汉中市通过打造“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大循环发展体系,发展绿色产业,不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经历了短期阵痛后,汉中市开始收获“生态收益”,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0天,森林覆盖率接近60%,大熊猫分布范围从2个县扩大到5个县,朱鹮活动范围从1个县扩大到4个县。“现在最明显的感受是鸟多了,随处都能见到鸟的身影。”汉中市林业局干部张晓明说。

全域旅游催生“生态网红”

汉中市晋身“生态网红”,还得益于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汉中市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工程,打造“全域、全季、全景、全业”的旅游新格局,将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发展,努力实现“城是一处景、村镇一幅画,处处是景观、人人是形象”。

汉中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春丽介绍,汉中市早在2013年就出台《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工程的意见》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理念,2016年汉中市又成为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为实现“全域汉中、全域景区”的目标,汉中市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确定了总投资470亿元的50个重点文旅项目,如今这些项目的旅游带动作用开始显现,并催生出一批“生态网红”。

游人如织的天汉长街已成为汉中市最美城市名片,遍布全市的22个油菜花观花点让汉中“油菜花节”闻名全国,“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也让汉中旅游变得“独一无二”。

“汉江湿地公园地处市郊,曾经是一片荒草地,现在却成了汉中的“旅游门面”和“网红景区”。”汉中市民张馨文说:“美景不但吸引了游客,还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以汉中市西乡县的鹿龄寺文化广场为例,广场就建在该县曾经最大的两家污染企业旧址上,过去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场景一去不返,这里已成为当地群众日常休闲的最佳去处。

绿色发展换来“金山银山”

汉中市的绿色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转型,还让群众在参与其中时得到实惠,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村民赵莉一家4口经营了20亩果园。她最近一边忙着接待采摘的旅客,一边忙着网上接单。

“游客太多了,曾经3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的柑橘,现在3块钱还抢着要。”赵莉说:“我的采摘园一天能接待300多个游客,网上每天也有三四十个单子,每年收入20万元很容易。”

事实上,生态环境优化后,“旅游+农业”的模式已成为汉中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汉中市把景区周边贫困村纳入旅游景区统一规划和建设,建立“一村一品”旅游开发模式,提升了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带动力。以宁强县青木川景区为例,通过提供工作岗位、贫困户入股分红等方式,该景区带动周边3个村74户227人脱贫,全镇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5000余元增长至2017年的12000余元。

“风景也是生产力”,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了汉中市的投资环境和吸引力。今年前三季度,汉中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0亿元,增长23.42%;全市新增企业4947户,增长13.8%。新华社记者 储国强 薛天

新闻推荐

局长赴考领导点评镇办打分 西乡“三堂会审”明年脱贫摘帽计划

本报通讯员刘春生“我对明年下达桑园镇1076亩油牡丹发展任务有点建议,因为我镇群众都非常喜欢种植雷竹,我请求能否把1076亩...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