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优秀选调生风采 以担当实干展现为民初心 记全省优秀选调生、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党委书记王诚
本报记者周明
自打镇上开始种植金银花,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党委书记王诚隔上几天,就会去地里看看长势,这已成为他的一个习惯。“发展金银花产业是我提出来的思路,带领乡亲们致富,自己更要以身作则把事情干好。”他说。
10月30日,记者来到镇上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十来个当地村民正在地里忙活。说起眼前的金银花,大家无不称赞,“现在好了,有了金银花,我们不出门就能把钱挣了,这还多亏了王书记的点子好。”乡亲们朴实的话语,让王诚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2004年大学毕业,王诚怀着满腔热情,以选调生的身份走上基层工作岗位。他先后在汉滨区五里镇、大河镇工作。虽然出身农村,可要真正干好农村的工作,对于王诚而言,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起初,纷繁复杂的工作让王诚有点不知所措,“在这里,感觉什么工作都要我们乡镇干部去做。”面对困难,王诚积极调整心态和思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群众的语言和方式,与群众打交道,这样才能真正融入群众”。
去年,王诚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少数贫困户脱了贫、贫困村摘了帽,但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在解决贫困户、贫困村实际困难和问题上下的功夫不够,贫困群众的认同感还不强。对于贫困户来说,物质条件的改善是一个方面,但精神上的获得感也尤为重要……”信中所言让王诚深受启发,也感到责任重大。
随后,经过多方调研,王诚在大河镇开展了“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真情解决实际困难”工作,动员镇村干部直面群众问题,变群众需求为工作追求,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真正用心去了解贫困户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决杜绝走过场。在他的倡导下,当地党员干部“大走访”已形成常态。全镇党员干部与贫困户面对面宣讲扶贫政策,心贴心解决实际困难,脱贫攻坚“四率一度”明显提高。
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王诚偶尔也会遇到群众不理解的时候,“虽然心里委屈,也会生气,但咱们是党员干部,必须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逐渐适应了基层工作的王诚,也慢慢学会了自我调节和减压。
“人生最大的修行就是干事。组织提供了平台,群众给予了信任,珍惜岗位、干好工作就是我的本分和职责。要用心用情用力干好有利于发展、造福于群众、关乎于长远的工作。”多年来,王诚一直践行着这份诺言。
2016年的一天,大河镇贫困群众余延福在犹豫不决间,第一次给王诚拨去了电话,手机那头传来的亲切声音一下子消除了他的顾虑。在王诚的鼓励和推介下,老余开始尝试着把自家的养猪规模扩大。如今他的“跑山黑猪”品牌逐步得到了市场认可,销路稳定。“王书记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一把,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在微信朋友圈里,那篇《老余的微笑》让王诚的内心颇有成就感,也由衷地为老余家慢慢好起来的日子感到高兴。
14年来,王诚担当实干、真抓真干,用责任与担当,诠释对党忠诚;用温暖与大爱,展现为民情怀;用对大山的坚守,默默践行着一名选调生的初心与使命。
回望过去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王诚坦言,有苦、有艰辛,但最大的收获还是一种成就感,“是那种让人心潮澎湃的成就感,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和历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选择走这条路,王诚从没后悔过。他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大家一起奋斗,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兴汉新区兴汉胜境景区。?李克俭摄陕西日报记者康传义见习记者师念“你不来汉中,你就不会知道,夜色下的汉江,是多么的...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