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无法投递的家书”被成功送达 西乡邮递员王志刚助湖北老人找到失联50多年的亲人
“我听到了消失50多年的乡音,找到了失联已久的亲人。我代表全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日前,远在湖北省房县的83岁老人杨恭仁老先生向西乡县邮政局56岁投递员王志刚接连寄去两封感谢信,感谢他帮助自己找到50多年失去联系的亲人。
少小离家
耄耋老人寻乡愁
杨恭仁于上世纪50年代在西乡度过了童年和少年。长大后先后进入西乡师范学校和城固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西乡当了几年教师。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流动性很强。他祖籍安康白河县,工作后非常想调回家乡。上世纪60年代他却辗转来到湖北省房县工作,并在陌生的房县成家立业。随后,他离开了心爱的讲台,在一家家具公司担任会计直到退休。虽然离开了西乡,可他始终想念西乡的亲人。上世纪80年代,他出差时路过西乡,曾通过公安局打听到亲人的下落。只是行程匆忙,没顾上与亲人见面又匆忙离去。与亲人分别有50多年了,如今83岁的杨恭仁已很难乘车到西乡寻找亲人。他只依稀记得表妹刘光菊过去住在县城马道口街巷,经营餐饮20多年,表妹夫杨发林过去在巴山制药厂工作。可该厂已在15年前改制后不复存在,这是他并不了解的事情。
一封收件地址无效的平信
牵动邮递员的心
今年5月,长期思念亲人的杨恭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写了一封寻亲信,在信里叙述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可他不知道如今经过城市建设,特别是西乡东关棚户区改造,他所知道的马道口已被拆迁,许多居民已经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他也知道时过境迁,许多地方不易找到,但是他还想试试看。于是他在信封上贴了1.2元邮票,把信寄出去了,地址是不复存在的巴山制药厂,收件人是表妹夫杨发林。这封信跨山越水离开了湖北,来到了西乡,投到了西乡县邮政局。
信件经过分拣,56岁的老投递员王志刚负责分送。王志刚每天要送2000多份报纸和100多封信件,骑车要在县城各条街巷穿行86公里,至少见130多个客户才能完成一天的工作。7月8日,他冒着酷暑出门挨家送报纸和信件,眼见许多信件和报纸都送出去了,这封信让他犯了愁,他愁的是信封上写的无效地址。尽管他知道巴山制药厂已不存在,他还是赶到巴山制药厂原址询问附近居民和农户,问了许久一无所获。他按照信封上的寄信人电话号码拨过去,杨恭仁接听了电话,可他面对王志刚的询问,也始终说不清亲人的准确信息。也难怪,他离开西乡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过去的记忆都改变了。
失联的亲人到底在哪儿?
踏破铁鞋觅踪迹
按规定,这封平信地址不详,可以上交给单位转回即可,这样老王也就交差了。可老王是个特别热心的人,过去在西乡沙河邮政支局工作时,每天骑自行车跑120多公里送信件,从未出过任何差错。辖区一位退休干部订阅了一份老年报,还特意在墙上装钉了邮件箱让他投递。他不仅每一次都按时送到,还将每份报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邮件箱。老人很感激,每年临过年就在邮件箱里放上两包香烟,以示对他的感谢,可老王全部谢绝了。后来他每次送报纸,老人都站在门外迎接他。
面对这封信,老王陷入了沉思。他仿佛看到了寻亲老人期盼的眼神,他下决心要找到收信人!
晚上回家后,他琢磨着信封,琢磨着收信人姓名和信息。晚饭后独自来到巴山制药厂和马道口旧址向附近居民打探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打听到一位过去长期在制药厂工作的门卫老陈的信息。如获至宝,他当即找到门卫老陈说明来意。老陈先决定帮助他打听。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老王才回到家中。第二天,老陈告诉他找到了杨发林的信息。老王赶快按照老陈提供的信息,辗转几条街巷,在一栋家属楼里找到了杨发林,把这封信件交给了收信人。
收到50多年未联系的杨恭仁的信件,杨发林一家欣喜不已。他们按照信上书写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听到已经失联50多年的亲人的声音,远在湖北的杨恭仁老先生激动得无以言表。他在感谢信里写道:衷心感谢西乡县邮政局的领导和同志们,让我重新拥有了这千金难买的幸福时刻,你们为远在湖北的用户的疑难函件艰辛投递,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记者胡毅通讯员刘春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沈凯全杜彦章)近日,川北地区出现持续暴雨天气,山洪肆掠,嘉陵江水位持续上涨。10日,嘉陵江洪水倒灌朝天区沙河镇小学,学校...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