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新城新庄村:合作社里创收忙

陕西日报 2018-07-11 06:3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睿

  “这两天天气太热,走,去看看地里苗木。”

  “走……”

  6月28日,顶着烈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高庄镇新庄村第一书记陈愿和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爱边走边说。

  新庄村地处泾河新城高庄镇东南部的旱塬地带,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是西咸新区唯一的省定贫困村。村民收入偏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在全村255户中,有1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驱散贫困的阴霾,成了全村人的“心病”。

  2017年,在泾河新城管委会的推动下,新庄村启动整村改造工程,硬化了全村道路,配套建设了雨污分流管网,对230户村民的户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如今,新庄村家家户户白墙青瓦、绿树环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环境好了,心气足了,但脱贫关键还得靠产业。2017年,借助西咸新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有利时机,泾河新城管委会为新庄村量身定制了产业扶贫方案。同时,村上也成立了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在西咸新区管委会的扶持下,新庄村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做大集体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

  目前,新庄村已有115户入股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其中贫困户12户,入股土地530亩。4月,在泾河新城管委会牵头下,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和西咸新区臻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发展苗木种植产业。目前,新庄村已种植苗木5万株。据测算,3年后,每亩地能增收2000多元。

  “我家能种的5亩地全都入股合作社了,现在地里都栽上了苗木。以前种小麦、玉米,一亩地一年也就收入300多元。现在入了股,一亩地一年保底能拿到600元。在合作社打个工,我还能挣工资。今年1—4月,我已经挣了2700元。将来合作社把树苗卖了,一亩地还能再得到一笔分红。”62岁的贫困户费治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直说还是入股好。

  “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正常运转,群众脱贫致富就有依靠和希望。”陈愿说。

  为了维持合作社的运转,泾河新城管委会想方设法拓展合作社收入来源。在今年的一次村情摸底中,陈愿发现有村民家中养着鸭子。“那时,正好临近端午节,我就想,能不能将村民手中的鸭蛋,打造成品牌农产品。”陈愿说着当时的想法。

  说干就干。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联系了一家食品公司,收购村民手中的鸭蛋。端午节前,“新庄情”粽子礼盒出现在泾河新城的超市、店铺里,很快就卖出了近2000盒。仅此一项,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纯收入就近4万元。这笔钱一部分用于苗木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持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的日常运转,一部分作为扶贫资金,用于支付贫困群众的劳务工资。

  这次成功合作为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村里有群众养蜂,有时家里存四五百斤蜂蜜都卖不出去。我们准备和村民合作,把蜂蜜包装好后打上品牌,放在茯茶镇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厅、泾河新城的电商平台去销售,不愁没销路。”陈愿说。

  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边搞副业创收,一边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旱塬上没有水,以前为了‘养活\’这些树苗,我们得用洒水车一车一车地往地里运水。”陈愿说,“6月,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获得西咸新区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我们用这笔钱打井、买水泵、铺设灌溉管道,以后用水就不发愁了。”

  如今,随着新庄村乡情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村民们的心劲更足了。“以前没种过树,现在在合作社里打工,跟着技术员好好学,把树种好,以后才能卖个好价钱,咱才能多分红。”费治全笑着说。

新闻推荐

荧屏不了情

毛开永好友周壮威已经远离我们。周壮威当年是汉中广电网络公司副总经理,他生前为西乡电视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动人情景,使...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