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冯义军:努力摘“贫帽”

汉中日报 2017-12-12 12:06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张玉文 通讯员 刘春生日前,记者来到西乡县子午镇罗家院村,采访了现年43岁的冯义军。一到冯义军家,就看到院子里堆放着的香菇和雪莲果,安静的小院偶尔能听到一两声鸡鸣,一派农家生活气息。听说来了记者,正在地里忙碌的冯义军匆匆赶了回来,他为人热情,笑着邀请我们进屋。和略显杂乱的屋内陈设不同,“脱贫攻坚示范民星”奖牌被冯义军摆在显眼整洁的书桌上,看得出来他很在意这份荣誉。

冯义军多年以前在集镇上经营过一家理发店,但由于生意冷清,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紧张。2007年,当地木耳的收购价格持续走高。不满足现状的冯义军随即关了理发店,先后借款9万余元,干起了木耳种植。“第一年我发展了180架椴木木耳,挣了些钱。”冯义军说。尝到甜头后,第二年,他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又发展了300余架椴木木耳。结果,多雨的天气和不当的菌种选用阻碍了木耳生长,造成亏损近10万元。除了欠下14万元的债务,妻子离婚出走更是给了他很大的打击。“那几年,确实过的很艰难。”冯义军感慨地说。

生活的重担并没有使冯义军退缩,他选择继续发展产业。在总结种植木耳的经验教训之后,他又贷款开始发展椴木香菇。从2010年开始,冯义军的椴木香菇小规模试种植成功,有了一些收入,冯义军开始陆续偿还借款。虽然日子不像以往那样艰难,但是除去还款的部分,剩下的钱也仅仅只够他和孩子的基本生活。

2015年,因为缺少发展资金和住房问题,冯义军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县上来了帮扶干部,帮我协调贷款。”冯义军说。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终于贷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作为发展资金,不仅发展了200架椴木香菇,还开垦了37亩荒地种植吊瓜子。2016年,冯义军种植的香菇卖出5万余元,吊瓜子卖出2.3万元。“今年收入预计还会更高。”冯义军笑着说。

“孩子现在在西安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有补助。”冯义军介绍道。现在已组建了新家庭的冯义军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打算。“我们村准备成立一个桑蚕合作社,目前正在办手续。”陪同采访的罗家院村主任黄宗泉对记者说。冯义军已经打算加入该合作社,扩大椴木香菇种植规模。包括冯义军家在内,罗家院村现在还有66户贫困户,今年该村计划发展700亩吊瓜、4000架椴木香菇、500亩桑蚕等,到2019年,完成脱贫摘帽。“到今年年底,我们一家子就能脱贫了。”冯义军自信地说。

新闻推荐

农技指导到田头

近日,党员植保农技指导员在沙河镇白米村田间地头指导种粮大户科学拌种,防止小麦种植后病虫害发生。连日来,为保障小麦能安全快速播种,南谯区农业部门积极组织50余名党员农技指导员,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