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的脱贫故事·带动民星 王文清:思路灵活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汉中日报 2017-11-27 12:06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张玉文 通讯员 蒋永祥

11月1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西乡县白龙塘镇碾子沟村的汉牧园吊瓜专业合作社,采访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今年34岁的王文清。见到王文清的时候,附近的村民张贵清正赶来送瓜子,300多斤吊瓜子卖出1200余元,张贵清的脸上满是喜悦。记者采访得知,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主要负责加工销售包括碾子沟村在内的两个镇5个村21个村民小组种植的吊瓜子,有力带动了附近贫困户脱贫致富。

2002年,为了改变家庭的贫穷面貌,不满20岁的王文清决定离开家乡远赴江浙沪打工。十几年里,他跑过业务、开过五金店。“在外漂泊,我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回忆起那段岁月时,王文清感慨地说。

在外打工期间,王文清考察了浙江等地的吊瓜种植产业,他发现种植吊瓜的技术含量不高,吊瓜生长对季节的要求不强,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市场前景不错。于是,2013年,王文清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将自己在外学到的吊瓜种植技术应用到流转的土地当中。随后,他用一年的时间,发动当地群众跟着他一起大规模种植。“看见种植吊瓜效益好,不用我费劲劝说,老百姓们自己就愿意种。”王文清介绍道。

种植规模扩大了,可收上来的瓜子怎么销售又令王文清犯了难。“刚开始是我自己炒、自己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厂家对接,销量不稳定。”王文清说。2014年年底,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帮扶下,王文清成立了汉牧园吊瓜专业合作社。贫困家庭出身的他深知贫困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困难和造成的束缚,合作社成立之初,王文清和多名合作社成员就决定向贫困户免费提供部分种苗,教授种植技术,固定回收价格,保证贫困户能够生产增收。并逐步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得吊瓜深加工销售终于初见成效。

“今年双十一,我的网店收到了吊瓜子订单8000多单,销售额20余万元,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额能达到1400万元。”王文清说得云淡风轻。但就在2016年,吊瓜子销路并不好,当时,王文清的吊瓜子库存超过120吨,并欠下了600余万元的贷款。那段时间,王文清时常焦虑不安。路有千万条,思路最难理。在县经贸局和电商办的帮助指导下,王文清转变销售思路,把吊瓜子放在网上销售。短短一个月,他的吊瓜子就在网上卖出了4.1万单,40吨,销售额高达150余万元。

“下一步我打算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谈到未来的打算,王文清说。王文清是个头脑灵活的人,借着自己网店的销售平台,他还帮助附近的村民销售他们产出的土特产品。就在记者来之前,王文清刚刚在网店售出3000余斤豇豆。如今,王文清的合作社入社农户中有66户贫困户,2015年户均增收已达10000元。采访最后,王文清说:“先富带动后富,大户带动小户,我希望可以带动更多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汉中市3品牌获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 1人获中国农产品年度领军人物

为了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广大农产品经营者争先创优。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组织开展了“2017年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暨中国农产品流通年度领军人物...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