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存在“执照”上的廉政密码 ——由清宣统三年“执照”说起
本报通讯员 李文毓樊义强
在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西乡县档案馆发现了一份清宣统三年的“执照”。
执照四周为龙纹图案,内容记录了清政府颁发给本县丰富里(“里”是清时划分的征税片区,西乡时有18个里,“丰富里”主要包括城四门、私渡、两河口、沈家坪等地)粮户范成永,认定他为“宾”之事。
何为“宾”?这得从中国古老的礼仪“乡饮酒礼”说起。
乡饮酒礼又叫乡饮酒,最初就是乡人凑在一起喝酒,经历代政府提倡并逐步完善,遂成为古代社会敦伦常、行教化的官办酒会,是古代嘉礼之一种。
乡饮酒礼起于周代,兴盛于明代,清代乡饮酒礼沿明旧制而行之不辍,至民国初年废坠,遂逐渐演变成年初的“会春酒”,成为民间自发行为,其初始目的是借乡饮酒礼为载体将“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臣忠子孝、兄友弟恭”的儒家礼教精神灌输到社会之基层,教化大众。乡饮大宾、乡饮宾、乡饮介宾、乡饮众宾皆有名额限制。
西乡粮户范成永而能经层层报批,获皇帝批准为宾,并颁发执照,在当年乃至后来的乡饮酒礼上,在西乡最高地方长官主持的“酒会”上获得尊贵席位。执照中写道:“特邀靖边县学调署西乡县儒学正堂”,“管学员张步洲等以齿德俱优等情举报”,说明选拔宾要有推荐人,选拔、确认宾是要由上级政府认定的,最重要的是还要给范成永画像,做“廉政鉴定”:“现年五十六岁,中身,光面有须。到学据查,范成永实系勤俭持家忠厚待人”。西乡的粮户因为德高望重被朝廷任命为“宾”,享受“蟒补顶戴荣身”的待遇。这份“执照”可算得上是一份道德嘉奖令了!
平民百姓中选拔出来的宾,能参与到本地重大的官方主持的“酒会”,这对促进官民交流,缓和社会矛盾,有着非凡意义。乡饮酒礼作为儒家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人们尊老敬贤、端正风俗的效果,又在法律法规之外柔性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合理调整着乡土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作为参加者,务必要选用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人,为天下人做表率。文告中推荐人、参与选拔、收到执照的人都要在自己的名字上朱笔画押,由此可见,朝廷是多么重视选拔“宾”,选拔程序又是何等严谨。因此,在为获得乡饮酒礼宾客资格的过程中,自觉养成了一种崇礼向善的意识,即我们常说的规矩意识。在观礼的过程中,普通百姓也会受到鼓舞,从而也自觉尊法向善,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
乡饮酒礼这一历史文化,对于今天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仍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是“风向标”和“导航仪”,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关乎党风政风,关乎事业成败。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导向错了,不仅会挫伤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更会产生很坏的“示范效应”,让一些人身不由己或是“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助长不正之风滋长蔓延。
新闻推荐
近日,由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援建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的无人机专业实训室项目进行招标实施阶段,这是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工作开展后,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西乡县职业技术高中多次深入沟通后实施的...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