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 ——汉中市环境保护工作侧记

汉中日报 2017-08-30 12:42 大字

本报通讯员 田兰华 王宇婷

近年来,汉中市认真贯彻中、省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坚持“两山论”和“生态立市、环保优先”发展理念,以绿色循环、生态宜居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中、省环保督察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工程”,生态环保领域的追赶超越取得了新成绩,生态环境指标在全省追赶超越点评中名列前茅,陕西最美城市的品牌形象初步确立。

高点站位,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高点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把环境保护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为加快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汉中市从严落实责任,出台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环境保护督察巡查《方案》、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方案》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监管网络,实行环保工作“一票否决”,构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三项机制”考核奖惩和领导干部追赶超越积分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增加生态环境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程,人大、政协监督重点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环保督察、大气治理等9个领导小组。召开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市人代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抓环保,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系统谋划推进,扎实开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全力打好“四大战役”,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开展“五城联创”,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汉中市在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持续走在追赶超越上升通道的发展态势下,污染减排连年超额完成任务、获得省考加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成功创建,摘得国家绿色文化传播最具影响力奖,市民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达86.43%、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环境总体安全稳定、生态质量持续向好。

精准施策,打好打赢“铁腕治霾”战役让蓝天白云常驻,是市民的企盼,更是政府的责任。汉中市把治霾工作作为环保工作的“头号工程”,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在全省率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意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坚持精准治霾六措并举,联防联控,铁腕推进“1+10+2”雷霆攻坚行动。突出控车抑尘打好“重点战”,召开全省首家现场销毁黄标车“治污降霾”大会,启动百日整治“雷霆行动”,全市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67万辆。严控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全面落实“6个100%”要求,全市商砼车全部加装防漏装置,环保渣土车全面投运,道路机扫率达90%,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冬病夏治打好减煤“歼灭战”,累计拆改燃煤锅炉970台,搬离或关停煤炭经营单位95家,在全省率先完成拆改锅炉任务,实现禁煤区“双清零”。全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同比减少5.51万吨,社会散煤消费同比减少0.55万吨。应对臭氧打好治源禁燃“攻坚战”,实施涉气项目区域限批,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03家,对汽修4S店、餐饮单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治理;实行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禁烧期间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无火点。并见缝插绿,全面提升城市颜值。同时,对大气治理工作进展月调度、月通报,实行县区空气质量月排名,综合施策打出空气质量改善“组合拳”,蓝天白云显著增多。截至8月26日,中心城区年度优良天数已达180天、优良率75.3%、位居全省第4。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汉中市把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水十条”和河长制,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持续开展流域治理和排污口治理,全市关停并转冶炼、造纸等重污染企业42家,国、省控重点源废水排放达标率95%。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两厂(场)”全部建成投运,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和99%。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主要流域沿线4个县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运并联网运行,全市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络体系逐步完善。积极修复水环境,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实施汉江综合整治和滨江湿地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丹治工程,涉及汉中市的项目全部建成投运。截止目前,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始终保持Ⅱ类标准,位居全省前列,部分断面水质达到1类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标本兼治,稳步推进生态治理修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汉中的名片,是汉中最大的后发优势。汉中市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美丽汉中的生态本色愈发清新养眼。加强土壤治理,全面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企业和农用地土壤详查点位核实工作。全市6个土壤及重金属治理项目开工,略阳西汉水嘉陵江锑污染生态修复、汉中锌业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顺利推进。推进综合整治,全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新模式,累计投入资金4.39亿元,受益人口150.5万人;西乡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循环产业模式在全省推广,城固县小营村垃圾处理模式受到全国人大检查组肯定。强化秦岭生态管控,全面启动秦岭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组织开展“三保三治”行动,整合关停矿山企业、采石场64家;收缴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2196万元,市财政拿出2490万元对7个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目前,建成国省自然保护区11个,占全市国土面积8.9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11%。狠抓问题整改,将中央环保督察和西北督察中心反馈的问题梳理整合为18类、105项具体任务,按照“六个不放过”要求对账销号管理,确保不折不扣整改到位。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汉中的14个问题已全部按要求整改,105项具体任务整改完成率已达78%,全市累计问责280人。

建管并重,全程构筑环境安全防线 汉中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重点污染源实现网络化监管,环境管理体系化、法制化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全市新上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成立环境应急监控中心,建成8个覆盖全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和汉江、嘉陵江干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公检法联席会议及联动机制,重拳打击偷排漏排、屡查屡犯和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6起,实施查封扣押61起、行政拘留23起30人,有效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辐射环境安全管控,加强监测预警与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科学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完善跨省市应急联动机制,全市环境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汉中市将以省委环保督察为契机,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省委“五新”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安全底线,奋力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市,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追赶超越的增长点、“三市”建设的支撑点和百姓生活的幸福点。

新闻推荐

汉中10大食品药品违法案公布

漫画/张永文案例1:西乡县好日子五店无证经营保健食品案例2:以会销形式销售“能治病”的保健表案例3:城固县泰康大药房文川店涉嫌销售假药案例4:汉中市两家药房私售补肾壮阳假药案例5:陕西佰斯特超市有...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