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户冯义军:不等不靠摘贫帽

汉中日报 2017-07-28 10:08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雷磊 查厚建

“有好政策的扶持,我一定要加把劲儿,争取早点儿脱贫!”近日,冯义军对入户走访的帮扶人员说道。这十足的干劲儿,人们很难将眼前的他与曾经在产业致富之路上接连受挫,一度背负沉重债务的汉子联系在一起。冯义军,这个勤劳朴实的庄稼人,硬是凭借着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依靠产业种植,迎来脱贫致富的曙光。

今年43岁的冯义军是西乡县子午镇罗家院村二组村民。早些年,冯义军在集镇上开了个小理发店,但是生意清淡,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心想让妻儿过上好日子的他,眼瞅着乡亲们依靠种养殖产业逐步摆脱了贫困,他也跃跃欲试。2007年,当地木耳收购价格一路走高。于是,冯义军关了小店,从亲戚朋友处借款9万,从“剃头匠”跃身变成木耳种植户。连续三年,他先后共种植木耳1000多架。恰逢多雨年份,加之菌种的选择问题,导致连年亏损血本无归。为此,妻子一气之下离婚出走。留给冯义军的,除了几间破烂的土坯房、一个尚在读初中的儿子,还有14万元的债务。

“就算是为了孩子,我也要继续干!”冯义军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压垮。他继续贷款发展产业。他认真地总结失败教训,认为当地的气候条件更适宜种植段木香菇。从2010年开始,在小规模试种成功后,他渐渐有了信心,但由于欠债过多,几年辛苦种植香菇的收益除了还债也只够父子俩的生活。

2015年,由于住房问题和缺资金,冯义军家被评为贫困户。县统征办主任薛发敬成为了他的帮扶人。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薛发敬向他介绍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相关政策,并主动提出帮冯义军协调贷款,鼓励他用好贷款,继续扩大香菇规模。

有了政府的帮助,冯义军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拿到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他立即找挖机开挖土地20亩,发展30亩吊瓜、200架香菇。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仅去年一年,吊瓜就卖出2.3万元,香菇卖出4万元。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今年又新发展段木香菇200架,继续巩固扩大产业规模。

在忙着摘掉“穷帽”的同时,冯义军不忘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在种植管理上,冯义军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到周边贫困户家中做工作,说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干一些点菌、摘菇的活儿。一来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来也让他们增加收入。经过冯义军的努力,村上的20余名贫困户,仅今年为他点香菇种,每人就赚了1000多元。

目前,他的儿子在教育扶贫好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在西安一所大学就读,而他也组建了新的家庭,现任妻子看上了他的勤劳,没有介意他的家庭条件。如今,夫妻二人辛苦劳动发展产业,孩子认真上学家庭经济不断得到好转,加之移民搬迁房也即将竣工。“估计到年底,我们一家子就能脱贫了!”冯义军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王建军在西乡县检查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指出 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注重提升群众主体作用主动担当努力作为坚定脱贫攻坚必胜信心

7月18日,市委书记王建军在西乡县检查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图为王建军在该县茶镇渔丰村惠鑫合作社黑木耳晾晒大棚与加入该合作社的贫困户亲切交谈。本报记者任悦摄本报讯(记者任悦)7月18日,市委...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