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来了5个博士
本报记者 崔慧芬 朱媛媛
近日,宁强县大河镇双白果村村民听说村里成立了公司,都急忙跑到村委会来打听。
“你说成立了个啥公司呀?”苟素芹抄着手靠着大树好奇地问身旁的邻居。
“我打听过了,叫宁强双白果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是加工、销售农副产品,打造咱村的双白果品牌。”陈宽洪说。
苟素芹立直身体激动地说:“那可真是大好事啊,我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这下更有底气了。”
“是啊,自从咱村来了这几个博士,惊喜层出不穷,村里是越来越热闹了。”
双白果村是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办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3年村里先后来了5名博士驻村帮扶,曾经鲜为人知的贫瘠小山村变成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初来乍到,从实验室转战田间地头
扎着利索的丸子头、背着双肩包,远看像个学生,交谈起来,她思维敏捷,说到村子里的事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又像是在这个村子里生活许久的村民。这是记者见到孙嘉慧的第一印象。
去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到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办秘书处二级主任科员,再到双白果村驻村工作队员,短短几个月,孙嘉慧经历了多重身份的转变。她坦言:“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不管是搞科研,还是下基层,都是为了‘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好’。”
但是从实验室转战田间地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对她和其他4个博士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好在村委会早早准备了温馨的宿舍,聘请了炊事员。今年9月刚来驻村的博士姚谋腾和张研笑着说,他们都是北方农村出身,家乡的平原一眼就能看到几公里以外,而这里山连山望不穿。“听说村里有近300户人家,我们很惊讶,这么多人都住在哪里的?”
为尽快了解村情民意,更好地开展工作,大家都把埋头苦干、潜心钻研、敢想敢干的科研精神带到驻村工作中。双白果村面积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289户757人,村民居住分散,直接入户“刷脸”无法快速融入整个村子。2019年11月第一个来到村子的刘梦用微信打前站,在村组微信群里了解村民经常谈论的话题,并及时发布最新政策、整合务工信息、为村民答疑解惑,早早地“混了个脸熟”。后续来的博士吸取经验,在入户走访时又通过“勤动手”与“共劳作”,逐渐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很快就和村里人打成一片。
村党支部书记叶续梅说:“研究学问的高材生,从大城市到咱小山村能适应吗?起初不仅村民持怀疑态度,连我都在心里嘀咕过。事实证明,聪明人干什么事都能得心应手,他们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开阔眼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双白果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穷,根源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博士驻村又能带来哪些变化?这些是大家共同思考的主题。
没产业、缺技术、文化层次低、劳力不足……走村串户了解致贫原因后,他们明确了帮扶思路,必须培养一批优秀的村干部和能人大户,做大做强产业,才能带领全村一起脱贫致富。
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村党支部先后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四司、航天科工壹进制公司等11家单位签订了支部共建协议,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多次开展共建活动。同时,还定期组织村党支部赴北京、富平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带领致富能手到外地学习先进种养殖技术,将党建与脱贫有机融合。一系列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
眼界开了,思维活了,产业发展也有方向了。双白果村最大的资源是生态,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走访居住在天池山的副支书杨汉明家时,驻村工作队看着眼前秀丽的大山,不约而同冒出一个想法:“这里太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了!”杨汉明告诉博士们,村里一直有养殖传统,跑山猪和跑山鸡品质上乘,但靠村民们零敲碎打地干,既发展不成规模,也卖不上价钱。
丰富的养殖经验和优越的养殖环境俱在,工作队立即协助筹备成立了2个养殖扶贫基地,通过培育养殖大户、发展代养鸡等方式,将养殖业发展成村里的主导产业。如今,全村年出栏生猪700头、土鸡4万只,累计带动45户村民户均增收3000余元。
“后期我们想利用人脉和技术资源,搭建网络直播平台,让生态养殖可听、可视。”张研说。这个想法与年轻有干劲的杨汉明一拍即合,“明年我先来试点,相信以后肯定能发展成村里的特色产业。”
去年下半年,工作队又邀请专家团来村里考察,经评审,双白果村被授予“陕西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指定种养殖基地”。有了这个“金钥匙”的加持,村里的土猪和土鸡就更“金贵”了。
村里还因地制宜发展了香椿、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工作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我们成立的是一家集农副产品加工、供销、仓储、物流、农资产品销售、种养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集体经济完全控股公司,以销代产打通销售源头与销售终端,带动本村及周边镇村的资源统一调配。”孙嘉慧介绍说,公司成立当日,便签订了500万的采购意向协议,后期公司的收入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村民分红。
“感谢国家把这么优秀的人才输送到基层,博士们根据村子的地域特点,从科学层面找到合适的产业,制定了长远的规划。现在,我们村家家有产业,户户稳增收,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1000元。”叶续梅说。
真情帮扶,换来村民真心喜爱
在村委会的二层小楼里,有三四间房子都放满了书籍,让记者惊讶的是,其中竟有《莎士比亚全集》。孙嘉慧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帮扶单位和支部共建单位陆续捐赠的,目前村委会藏书已有近万册。“这里每周末都会举办读书会,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
教育是困扰双白果村的重大问题。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课后作业无人辅导、心理健康无人关注。为此,驻村工作队自愿承担起家庭教师的职责,还积极利用身边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庙坝小学和因学致贫的家庭开展帮扶。
去年暑假,通过他们牵线,村里与陕西科技大学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30余名大学生先后来到村里,为孩子们进行课内外辅导,教他们手工、普通话、摄影。驻村工作队还在陕科大招募了87名大学生志愿者,对全村所有中小学生进行长期一对一跟踪帮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为了扩展孩子们的知识面,他们联合在陕驻村博士选调生、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开办了10期线上讲座。看着手里最新型的飞机和导弹模型,听着博士们讲述的科普知识,一颗颗强军报国的种子在大山里的孩子们心中生了根。
驻村工作队还利用一切资源帮助村民解决各类困难,组织单位法律顾问针对外出务工遇到的问题提供无偿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在缅甸务工受伤的村民讨要事故赔偿款、为困难家庭申请医疗援助和救助金、指导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桩桩件件的小事,让博士们逐渐走进群众心里。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对走出实验室的博士们来说,驻村的时光是特别的,不仅有付出,也有收获。他们的真情帮扶,换来了村民们的真心喜爱。农村人朴实,送吃送喝就是表达喜爱最好的方式。秋天,博士们有吃不完的板栗和八月瓜。农历冬月后,又有吃不完的疱汤宴……
如今,在双白果村,“博士驻村”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事。老乡们习惯了一个又一个博士的到来,也期待着与他们共同努力,过上更好的日子。
新闻推荐
宁强县阳平关镇狠抓基层防控体系建设,促进地方长治久安。去年投资60万元,维修改造镇综治中心办公用房6间120平方米,建成并...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