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龙和他的生态合作社
本报通讯员 李长波
一场雨后,汽车在海拔1800多米的宁强县毛坝河镇张家山村大冷坝的草甸上穿行。大冷坝山峦层层,林海莽莽,溪流潺潺。群山被云雾缭绕,若隐若现,闻名遐迩的大巴山生态合作社就坐落在这仙境般的地方。
生态合作社负责人陈正龙今年58岁,一张国字脸晒得黝黑。从合作社创办至今,陈正龙已在这人烟罕至的高山上度过了10个年头。陈正龙说,这里散养的土猪、山羊、黄牛吃百草、饮山泉,将生态与养殖做到了完美融合。
虽说家在农村,但陈正龙总想着怎样利用家乡的有限资源干一番大事业。2011年,陈正龙把十几年来家庭养殖积累的钱拿出来,再找亲戚朋友借,向金融部门贷,东拼西凑筹了500万元,买了100头能繁母猪、100只黄羊,在海拔1800多米的大冷坝建起了基地,动员6户有共同意向的村民,成立了大巴山生态合作社,主打绿色养殖。
“其实2011年到2014年这四年间,我们并没有赚到钱。因为我们原生态养殖周期长、成本高,成品猪个头小,加之合作社产品单一,一年忙到头白白辛苦,合作社其他成员怨声载道,纷纷闹着要退出。”说起起步时的心酸,陈正龙眼眶有点湿润:“那段时间我吃不好,睡不着,真有点背不住了。”
虽然心里闪过很多次放弃的念头,但巴山汉子特有的韧性让陈正龙坚持至今,并一步步做大做强。
2015年,陈正龙决定孤注一掷,在合作社其他成员的反对声中,缩减了黑猪的养殖规模,引进白山羊、南江黄羊各100只、黄牛100头、中蜂100箱,走多种经营的路子。
这一次,陈正龙更是亲力亲为。喂食草料、打扫卫生,种草、施肥、割草、转运草料。为了提高养殖技术,陈正龙专门到西北农林大学学习了半个多月的养殖技术,给猪牛诊断、打针、人工授精等,都是他自己操作。
这一次,陈正龙赌对了。当年年底,山羊、黄牛、中蜂超高的效益和黑猪积累起来的良好口碑,合作社盈利100万元。
有了多种经营的成功经验,2018年,合作社把触角伸向了生态种植,利用基地四周的撂荒地,种植了天麻、党参、重楼等120亩中药材。都说“黄金有价药无价”,虽然有的品种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但还是给合作社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效益逐年攀升的同时,合作社的社会效益也日趋明显。2017年,被省农业厅评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8年,被评选为陕西首届最美生态特种养殖基地冠军;2020年,被陕西省英才委员会授予“秦巴生态绿色生产基地”称号。
“我们合作社养殖的黑猪、山羊,都是在山间放养,春夏猪食百草,秋冬吃橡果及草根等。除了每天早晚喂点玉米外,从不喂任何饲料和添加剂。”陈正龙说。
2019年春节前夕,一个和陈正龙有生意往来的外地经销商来他的基地,看到矮小的山羊和瘦弱的黑猪,悄悄对他说:“老哥,如果你按它们的正常生长周期养殖销售,那成本太高了,赚不了多少钱的。我告诉你一个方法,买一种动物激素投上,保证过年前你的猪羊滚圆肥壮,卖上好价钱。”
让那个经销商震惊的是,陈正龙不仅严词拒绝了他,还为此断绝了和他的生意往来。陈正龙说:“我创办生态合作社,主打的就是绿色无公害。如果我在饲料里用激素,不但损害大家的身体,还会毁掉自己的口碑,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我绝不会干!”
近十年来,合作社通过到基地务工、引导种养殖、订单回收等形式,带动宁强及毗邻县区1000余户稳定增收,让80余户贫困户脱贫摘帽。本村农户罗明金、邱宗礼在陈正龙的鼓励下养牛、种植中药材,年收入9万元以上。
面对受益村民对他及合作社的赞扬,陈正龙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些年来,政府为我们架设高压专线、改造圈舍、维修道路等,投入在200万以上。我们唯有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才不辜负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扶持。”
“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18户,基地现有黄牛160头,黑猪300头,山羊、黄羊100只。2018年至2021年,合作社的年利润都在200万元以上;今年,我们在八庙河村流转了300亩地栽植了烤烟,还要改良种羊、种猪品种,把这条农民致富的路子走好。”陈正龙眯缝着眼睛,仿佛已经看到了生态产业带给村民的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9月7日,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发生重大刑案,一男子携带一只带血的箱子打出租车,在司机报警后逃走,当地警方发布协查通报,悬赏3万...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