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 让青山变金山 朝天区水磨沟镇党建引领边际基层治理促发展

广元日报 2020-10-30 02:04 大字

李森本报记者杨建坤

“共饮一沟水,同拥一脉山。世代亲连亲,相近一家人。”朝天区水磨沟镇马家坝村党支部副书记贾文俊站在川陕相连的“爱心桥”上,指着遥遥相望的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镇核桃坝村说道。

朝天区与陕西省宁强县山水相连,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相近。近年来,朝天区水磨沟镇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实施“堡垒共筑”“产业共抓”“人才共训”“基础共建”“群众共育”“信息共享”六大行动,大力开展党建引领边际治理,构建了开放融合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绿里淘金“抱儿子”种植天麻脱贫致富

深秋时节,行走在马家坝村、核桃坝村,随处可见硕果累累的庄稼地,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各具特色的现代农场

……

绿水青山释放出生态红利,也书写出两地“党建引领,绿里淘金”的新篇章。

“今年天麻大丰收,最高亩产收入达到6万元!”站在天麻基地里,核桃坝村村民马祥福难掩喜悦。曾经的贫困户、山里的“抱儿子”(四川方言,“上门女婿”之意),马祥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通过种植天麻过上了幸福日子。

马祥福,本姓王,原马家坝村村民,后来到陕西当了“抱儿子”。由于家庭底子薄,被核桃坝村评定为贫困户。经过两村交流,马祥福用学会的天麻种植技术打了“翻身仗”。2019年,马祥福通过流转马家坝村土地,大面积种植天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年夏天,山洪水冲毁了道路,部分路段塌方,马家坝村支部主动协调水磨沟镇立即动用挖掘机修通了联系川陕的这条分支道路。马祥福今年天麻种植收益10余万元,顺利实现了提前脱贫致富。“没有两地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做人要知恩图报!”马祥福将种植天麻的技术传给马家坝村村民,带动其他村民致富。“现在,种植天麻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如今的马家坝村、核桃坝村,通过发展天麻、核桃、小水果等特色产业,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敲

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携手共进乡村振兴建成6条跨省产业示范带

自马家坝村与核桃坝村结对共建以来,两个村的每一次进步,每一处发展都离不开村民们的共同付出。

“与其说是两个村,其实更像一个村,情感太深了!”自贾文俊2010年当村支书以来,核桃坝村和马家坝村和睦相处,联姻百户,早已成了真正的“亲家”。共同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农民夜校”,党员结对认亲、结对帮扶贫困户、到“农民夜校”讲课、结对党员谈心谈话……已成为马家坝村和核桃坝村的常态。

近年来,两地以实施产业党建为抓手,以“整体连片、做大做强”为目标,立足本地位置、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采取“支部+协会+党员+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每个主导产业有一个研究所、一个科技首席专家、一个科技创新团队、一批科技项目的“四个一”特色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发展核桃、食用菌、蔬菜、畜牧、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已成立核桃、食用菌、蔬菜等联合产业协会32个,共建优质核桃、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示范基地9万余亩,建成云雾山-广坪猕猴桃、两河口-巴山蔬菜等6条跨省产业示范带,形成“一镇一带”“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联建共建谋发展,携手共进促振兴。如今,阳平关镇利用砂石建起混凝土搅拌站,支援水磨沟镇交通道路硬化近100公里;同时利用天麻种植技术,让朝天村民脱贫奔康,今年马家坝村二组就有5个天麻大户突破10万元收入大关,20余户种植小户每户收入达到4万元。水磨沟镇党委政府将两地“核桃产业”连片打造,利用朝天核桃种植技术让核桃坝村村民脱贫致富,1000亩核桃园青山变金山。

“我们是大山的儿女,我们的思想如大山般开阔豁达。党的引领红遍山野,青山真正变成金山。”贾文俊说道,当地以党建统揽全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

新闻推荐

宁强县税务局贴心服务助力“文旅兴县”

金秋时节的古镇青木川,云淡风轻,丹桂飘香,在青木川云山花筑酒店的前台,一大群游客正在办理入住手续。这里已经恢复了以往...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